感动之旅走近肖俊斐
18年坚守大山 成为乡亲“医”靠
感动之旅走近肖俊斐
18年坚守大山 成为乡亲“医”靠
人物介绍
肖俊斐
肖俊斐,1972年生,乡宁关王庙人,乡村医生,中共党员。2006年,为了缓解乡亲们的看病难题,年轻的肖俊斐毅然辞去在稷山县城医院的工作,来到坂儿上村,和舅舅一同建起云丘山卫生服务站,自此成为一名乡村医生。之后的18年里,他始终坚守在服务站,为乡亲们治病,与这里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
他7次荣获县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奖;县“最美共产党员”称号、县“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关王庙乡“优秀党员”、王庙乡第五届党代表、乡宁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临汾好人”称号、“山西省好人”称号。
致敬感动
肖俊斐:
十八年聚少离多,大山的沟沟坎坎记住了你的脚步,十八年青丝白发,山乡的村村户户刻下了你的背影。
你背起的药箱,装着乡亲们的健康;你坚守的卫生服务站,连着村民们的疾苦。
心系一方热土,力尽一方热土。
肖俊斐是临汾市乡宁县关王庙乡中心卫生院云丘山服务站的创建者、工作者、坚守者。2006年至今,肖俊斐的脚步踏遍大山的沟沟坎坎,为乡亲们看病、诊治,遇上困难户,肖俊斐垫钱、出力,悉心照料。就因为这,村民也慢慢把肖俊斐当成了自家人。
多年来,他在工作中收集整理了《民间签药方》男科、外科、妇科、幼科、目科等5部中医书籍,拯救和弘扬了我省的民间中医药文化。
他扎根基层,情系一方热土,心守一方民众,着力打通乡村医疗“最后一公里”。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他守的是山,种的是爱;他看的是病、救的是人;他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救死扶伤
用温暖驱赶绝望
一座院落、一个人,肖俊斐用瘦弱的双肩,担负了十里八村乡亲的健康。
每个清晨,推开服务站锈迹斑驳的铁皮大门,进入办公室,肖俊斐穿上白大褂,对着镜子整理一下后,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
武家河村村民武小月,年迈,家庭生活特别困难,肝癌晚期,药费等约需710元。武小月摸了摸口袋,不足400元,难为情地说:“医生呀,就这点钱了,给不起你了,看我一个不沾亲、不带故的人,把人亏到何日呢?”肖俊斐笑呵呵地说:“没事,只要您老人家能高兴一天,就是我们的快乐;能多活一天,就是我们乡村医生的光荣。”
在山间小路上,肖俊斐留下了数不清的足迹。丁石村的低保户宁志红夫妇,骑摩托车不幸掉下河谷。肖俊斐得知后,立马背着药箱,在乱石滩连滚带爬,朝河坝下走去。“救救我吧!”面对气喘吁吁的肖俊斐,宁志红用微弱的气息说出了这句话。肖俊斐立刻实施了急救措施,之后背起宁志红往医院赶。在病房里,宁志红年迈的父母紧紧握着肖俊斐的手说:“多亏了你,救了孩子的命。家里就剩1000块了,先给你这么多。”肖俊斐却说:“钱你们先拿着,医院后续治疗还要花钱。”直到晚上,宁志红伤情稳定后,肖俊斐才踏上回家的路。
蔡巧良膝盖严重损伤,医生建议截肢,万般无奈找到肖俊斐。经过一个月的悉心治疗,蔡巧良的膝盖竟然慢慢好了起来。可就在这个时候,蔡巧良的女儿却被查出淋巴癌。蔡巧良的丈夫去世多年了,女儿担心母亲没有依靠,就悄悄跑到服务站,含着泪恳求肖俊斐:“肖医生,我妈是个可怜人,我走后,你一定要多照看照看我妈。”肖俊斐看着蔡巧良的女儿,点了点头。肖俊斐没有食言,他让蔡巧良到卫生站做饭,一干就是十几年。这承诺,一出口,将是一辈子。
这样的事数不胜数:丁石村连贵荣贫血原因待查,肖俊斐匆忙联系出租车,送到运城就医并垫资;多次陪同前崖村的武良彦,到稷山县医院检查病情;帮助坂儿上村的贫困户乔福贵,赴太原的医院做心脏搭桥手术……肖俊斐时刻惦记着村民的疾苦,时刻把村民的事记在心上。哪里的村民有困难,哪里就有肖俊斐的身影。
在坂儿上村,村民对山西晚报记者说:“肖大夫看病看得好,他在,我们放心!”“肖大夫看过的药,我才敢吃呢。”一句句嘱托,一声声问候,一次次期盼,卫生站就是乡亲们的家。
回想当年,年轻的肖俊斐跟着舅舅来到这儿,成了一名乡村医生。舅舅曾问过他,山里条件苦,能坚持下来吗?就因为这次对话,肖俊斐把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这里。
重义轻利 怀悲悯不计得失
2016年10月,肖俊斐早7时就去工作,服务的是下川村委的7个自然村,回家一般是下午快5点。常年奔走,村民众多,肖俊斐常常顾不上吃午饭,既累又饿,拖着疲惫的身躯蹒跚回家。不料,一只马蜂飞进了他的左耳廓,受到袭击的他突然丧失意识,昏倒在地上。过了好长时间,肖俊斐在村民的问询声中醒来,他满嘴是血,大门牙也摔坏了一颗、右侧的槽牙还在渗血。然而,就是这样,第二天,肖俊斐又到武家河村委服务去了。
18年,肖俊斐的脚步踏遍大山的沟沟坎坎,他的身影出现在星星点点的农户间。
肖俊斐给自己立了个规矩,不管谁来看病,一律不收挂号费、出诊费,也不收注射费、诊察费、陪侍费。哪怕就算是住院吃饭,一顿也只收两三块钱。虽然减免了很多费用,但是肖俊斐的服务却丝毫不减。有时候村民手头不方便,他也是先给看病取药,等村民宽裕的时候,再收药钱。村民都把肖俊斐当成了自家人。
经营多年,肖俊斐的服务站常常入不敷出。翻开他的手机,山西晚报记者看到,他和妻子的微信聊天记录里,常常有来自妻子的转账信息,这些都是妻子用自己的家庭收入补贴服务站的痕迹。夫妻二人无数的视频对话记录,是肖俊斐一个人值守卫生服务站,经常与妻儿见不了面的证明。18年间,一批批基层医护工作者带着激情,来了,走了。又一批来了,又走了。因为这里实在太苦了。而削瘦的肖俊斐就像战士,守在这里。他用诚实的品格呵护着这里的山乡宁静,他用守信的德行,让村民心中多了一些踏实。
舍己为人 经年累月从不退缩
2014年4月,肖俊斐的女儿备战中考,要购买学习资料。孩子从50里外的稷山中学赶了回来,家里的门锁着,赶到服务站,还是没看到父亲的影子。孩子后来才知道村里的老支书病了,父亲守了整整一夜。天刚亮,南村的刘喜才家人病了,肖俊斐骑摩托车又去了。邻居得知此事后,赶紧给了肖俊斐的女儿钱:“我这有钱,先给娃拿上。”
73岁的申文生,是村里的退役军人,也是五保家庭、贫困户。2019年年关即将来临,肖俊斐得知老人患肺部感染、哮喘不能下床,治疗照料半月余,病情好转后,才让申文生老人回家过年。而他自己却没有和家人在春节期间团聚一天。
父母已年逾古稀,肖俊斐没有时间在父母膝下尽孝;妻子在大河小学教书,2.5公里的距离却像一条天河将他们相隔;儿女在学校上学,父亲对孩子们来说只是一个称呼。“他已人到中年,他也有一个需要儿子赡养、需要丈夫疼爱、需要爸爸抚养的家呀。”一位村民说。肖俊斐说:“其实,一到过节是我最难过的时候,有一年中秋的月亮特别圆,但对我来说就像是一颗硕大的眼泪。记不清有多少个除夕夜,村里的鞭炮都响了,我还在忙着给病人输液……”他自己也记不得,有多少个除夕夜,他是在卫生服务站吃方便面、吃速冻饺子度过的。有时候妻子也劝他,不行咱就别在那干了,回城里吧。肖俊斐却摇头。18年聚少离多,18年辛酸苦辣,18年青丝白发,他用炽热芳华书写初心,用医者仁心诠释使命,用瘦弱脊梁筑起了一道护佑生命的钢铁长城。坚守大山,肖俊斐没有别的奢望,只为乡亲有个“医”靠。
山西晚报记者 张磊 实习生 王玉玮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