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着利用暑期“勤工俭学”,没成想沦为电诈工具人

零花钱可以赚 违法的事咱不能干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社会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太原市一职业学校在读生利用暑期“勤工俭学”,通过“纸飞机”联系骗子远程操控自己的手机,冒充领导干部向我省某大型企业员工专属号段发送“收到回复!”的诈骗短信。
  7月23日,太原反诈中心向社会发布信息,该名学生上午刚开始“上班”,下午便被警方发现及时处置。
  “对方承诺一个小时可以给我15U”
  “知不知道警方找你干吗?”民警语气严厉。
  “我发送诈骗短信了!”张某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表示,自己“勤工俭学”的工作很轻松,就是看着手机“自动”发送短信。而短信的内容则为“收到回复!”,短信结尾署名为×××。
  通过警方了解,此条信息结尾处的署名为我省某企业的一名领导。而张某的行为,则是充当工具人帮助骗子冒充领导实施诈骗。张某称自己不久前登录了一款名为纸飞机的聊天工具,并在一个群聊中看到了有客服发布“勤工俭学”的广告。根据广告内容显示,张某只需要提供自己的手机权限,付款方就会远程控制他的手机“自动”发送一些短信。
  “真是连手都不用动,就光看着手机,对方承诺一个小时就可以给我15U。”关于张某提到的“U”,民警介绍,U即USDT,是一种与美元挂钩的虚拟货币,1U=1美元。其间,对方还表示,张某上午8点半“上班”,下午4点结账。让张某没想到的是自己上午刚“上班”,还没等到4点的结账时间,便被警方锁定了。
  警方介绍,在充当诈骗工具人时,张某与境外诈骗分子勾连达成合作意向。然后,他根据对方要求下载一个远控软件,然后将手机全部权限向骗子开放。此后,骗子测试张某手机卡发送和接收短信的情况,完成上述步骤后,大量以领导署名为结尾的“收到回复!”信息便被一一发送。幸亏公安机关及时发现并处置,张某的行为才没有造成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
  不少学生成电诈工具人却“不以为然”
  警方介绍,进入暑期以来,不少学生群体因为“暑期兼职”而误入陷阱,稀里糊涂成为电诈工具人。在被警方抓获后,很多当事人都不以为然,觉得自己的行为“危害不大”,“最多就是被批评一下”。殊不知,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严重的触犯刑法,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罚款等刑事处罚,影响学业、参军、考公。
  在此,警方也请广大学子牢记,下列行为绝对做不得。
  出售电话卡、银行卡和社交账号:诈骗分子利用买来的电话卡、社交账号实施诈骗,然后用买来的银行卡转移赃款。因此,出租、出售“两卡”和社交账号就是帮信行为。
  帮助诈骗团伙引流:给诈骗团伙引流的方式有多种,常以兼职的形式出现,如充当客服拨打电话、拉人入群、地推引流、张贴涉黄小卡片、转发涉诈广告和短信等等。学生兼职一定要擦亮双眼,小心掉入诈骗陷阱。
  搭建GOIP、VOIP、手机口:GOIP、VOIP是类似路由器的一种通信传输转接设备,“手机口”的意思是指用两部手机的音频口转接电话,诈骗分子用于将境外诈骗电话转接为境内来电,从而迷惑受害人。
  帮助诈骗团伙“洗钱”:帮助诈骗分子收款、转账、取现,帮助诈骗分子购买黄金、烟酒、手机、现金花束或蛋糕等,再转账或转交给上线,都是“洗钱”行为。有的诈骗分子,以招聘商场兼职代购为幌子,诱骗大学生提供银行卡帮其“洗钱”。网络贷款提到的“刷流水”也是“洗钱”行为。
  此外,诈骗分子常用密聊猫、纸飞机(Telegram)、蝙蝠、事密达、海鸥等加密通信软件哄骗未成年学生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请家长经常检查孩子手机中是否装有此类软件。
  学生群体假期务必牢记以下几点
  除了主动不参与上述电诈工具人的行为,针对假期骗子往往以学生群体为目标实施诈骗的情况,警方也做出相关提醒,家长要关心孩子的生活情况和消费动态,确保孩子在假期远离电信网络诈骗侵害,避免自己或者孩子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帮凶”。
  首先,警惕陌生来电和信息。不轻易接听陌生电话,尤其是显示为外地或国际号码的来电。凡是来电要求提供个人信息、转账或要求交保证金疏通关系的,要高度警惕,可主动挂断后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收到中奖、优惠、紧急求助等信息时,保持冷静,切勿轻信,更不要急于行动。要保护好个人隐私。不要随意泄露个人及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银行账户、密码、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使用网络服务时,设置复杂且不同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定期检查银行账户和信用卡账单,留意异常交易。对于不明来源的链接、二维码,不轻易点击或扫描,以防个人信息被盗取。
  此外,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网络诈骗的危害性,学会辨识诈骗信息,不轻信陌生人,不参与未经家长同意的网络交易或转账。要谨慎对待网络交友和投资。尤其是涉及金钱往来的情况。投资前务必做足功课,了解投资项目的真实性,避免高风险、高回报的诱惑。遇到“稳赚不赔”“内部消息”等承诺时,要提高警惕,这些往往是诈骗的信号。要通过官方渠道获取反诈知识,如关注警方公众号、参加社区反诈宣传。教育家人,特别是年轻人,让他们也了解反诈知识,形成家庭防线。遇到疑似诈骗情况,及时向亲友咨询或报警,共同抵御诈骗行为。

山西晚报记者 辛戈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