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匠心 守护百年技艺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社会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耳朵做成了桃子的形状,寓意着长寿;鼻子上缝了一条金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金玉满堂;眉毛是狮子的眉毛,更添一丝王者风范……”这些生活气息浓郁的布老虎,都是李佩奇用废弃布料一针一线手工缝制出来的。
  今年43岁的李佩奇是浑源县人。他与布老虎的情缘皆由奶奶而起。“我是在奶奶绣品的包围中长大的。各式老虎、虎鞋、虎帽……她都绣制得很精美。邻居们管这些布老虎叫石奶奶的虎。”多年后,他揣着对布艺的执着和对奶奶的自豪,注册了石奶奶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
  布老虎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品种繁多。以前这类工艺品大都是给小孩子过满月用的,现在很多人喜欢把它们摆放在家里,讨个喜庆吉祥。李佩奇对这些栩栩如生的布老虎痴迷不已。
  “我大学毕业就进入大同市制药厂工作。许多人都羡慕我,可工作之余我总是想象自己能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布老虎作品。”一次,大同市举办文创产品展出活动,展览的艺术品深深地吸引了他,也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梦想——传承与守护奶奶的技艺。于是,2003年他毅然决然地向厂里递交了辞职报告。
  从那时起,李佩奇也开启了求索奔波之旅。黄河两岸,大江南北,他深入了解布老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收集,整理,研究各种制作材料,不断创新布老虎。
  创新,让老手艺焕发光彩。经过多年的积淀,李佩奇的布老虎逐渐被大众认可。在县妇联的推动下,他的石奶奶手工作坊也应运而生。“一针一线传承中国女红,纵横经纬弘扬民俗古风”,这副贴在作坊里的对联,写出了李佩奇的心声和理想。
  作坊内,各式布老虎、婴幼儿鞋帽、佩戴的装饰用品、装裱后的刺绣等富于乡土气息的10多个系列、上百个款式的布艺刺绣产品琳琅满目。
  一针一线皆匠心。近20年来,李佩奇精益求精,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外观设计、布料选材,到加工缝制和填充,每个工艺步骤他都坚持手工完成。“缝制布老虎看似简单,实际上很繁琐。要打版,确定耳朵、嘴巴、尾巴的比例。然后才能对应地去裁剪布料,眼睛、耳朵、嘴巴这些部位的位置和颜色也要事先决定好。对应的颜色得用互相呼应的绣线,把它绣得规整,缝合时两边不能有一点偏差。嘴巴下面的口,在塞入棉花、香料、中草药、艾草等填充物之后才能缝合,最后才是钉胡子、鼻子等。”李佩奇掰着指头细数着。一个小小的布老虎,熟练的绣娘也要两三天才能做完。
  手艺人就是要听着时钟轮转,静下心来细细打磨。在李佩奇的努力下,2022年9月,浑源布老虎技艺成功申报县级非遗项目。
  传承是一种认同,承载着一种责任,也延续着一种情怀。如今,公司注册了,石奶奶手工作坊营业了,三四十人的团队成立了,订单生产实现可持续化运作了。李佩奇却觉得自己的责任更重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浑源优秀民间技艺和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乡村妇女了解、学习、参与制作手工文创产品,使她们从中受益。”

本报记者张丽媛 本报通讯员杨钦

(责编:candy、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