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走进经历过和正在经历“再次考研”的学子群体

来听听他们“再向虎山行”的故事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社会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31010_99d75426dca2fec230d241bd0aa3621a.jpg


  202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已启动。很多离开了校园的往届生,再一次向着自己的梦想冲刺。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走进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再次考研”的学子群体,聊聊他们的“再次考研”原因,听听他们的“再次考研”故事。
  辞掉工作再次考研 为梦想也为更大发展平台
  考上中国传媒大学一直是王思怡的梦想。王思怡是中北大学的毕业生,第一次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失败后,在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下,她选择了先就业。然而,短暂的就业经历越发坚定了她考研的决心。2022年初,王思怡辞去工作“再次考研”。“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王思怡说。
  在校期间,王思怡是中北大学大学生新闻社的活跃分子,也在县级融媒体中心有过实习经历,“学得越多,做得越多,我就越喜欢新闻类专业,很希望得到深造的机会。”王思怡说,在她眼中,中国传媒大学是新闻类专业殿堂级的学府,她凭着一股热情,就报考了这所学校。“第一次考研,由于准备得不够充分,所以失败了。”她说,好在自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毕业前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刚入职时,王思怡充满了干劲儿。但没过多久,她就萌生了退意。“在这里我似乎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她说,简单的活儿,人人都能做,有难度的,自己能力又不够,“综合考虑后,我还是想通过考研提升自己。去中传深造一直是我的梦想,开拓更大的发展平台也是我‘再次考研’的重要原因。”
  放弃已经拥有的工作,去追求未知的结果,需要很大的勇气。为了追求梦想,王思怡给了自己一年的时间,“我还年轻,一年的时间对我而言,不长也不短,我想给自己一点压力,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她说,从决心“再次考研”起,她认真分析了自己第一次考研失败的原因后,再次拿起了复习过的书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由于复习过一轮,我知道哪些是重点,自己短板在哪里,复习也更有效率。但‘再次考研’比拼的不仅仅是效率,还有毅力。”在王思怡看来,脚踏实地复习最为重要,偶尔的懈怠、偶尔的状态不佳都很正常,自己要学着调节。在复习过程中,你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调整、调整、再调整。王思怡说,“只要坚持到底,你就会发现更好的自己。”
  调整思路再出发 终于成功上岸
  “古人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的考研经历也印证了这个道理。”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读研三的李木子说,舍去了“不甘心”瞄准“稳定上岸”,“再次考研”的压力就变为了动力。
  李木子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大四那年,她报考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看到笔试成绩的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李木子说,自己的成绩虽然跨过复试线,但排名靠后,“估计要被刷”。那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复试时间推迟了,而且全部在线上进行。“基本上就是按照笔试成绩排名进行录取的,和预想的一样,我落榜了。”李木子说。
  出于不甘心,李木子没有“调剂”,直接选择了“再次考研”。“就差一点点,我觉得再努力一年肯定能考上。”李木子说,那时候她认为从哪里摔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于是向北京理工大学发起二次冲刺。
  再次进入复习阶段,李木子的压力很大,经常睡不好,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当教师的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分析总结近年来几所相近院校的考录比、就业情况等因素后,她建议女儿改变方向,报考南京理工大学。“虽然南理工的排名稍稍落后北理工,但竞争相对较小,以我的实力,报考南理工‘上岸’的概率更大。”李木子说,下定决心目标“降级”后,自己肩上的担子好像轻了,睡眠质量也有所好转。
  科学选择+持续努力,2021年李木子成功被南京理工大学录取。“现在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一些热门高校和热门专业,有很多优秀学生报考,但是招生名额是有限的。很多优秀的人在一起竞争,总有人会失望。”在李木子看来,如果读研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可以在比对目标院校的竞争压力和就业前景后,图个稳定“上岸”。
  在职考研 给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
  10月9日,已经在国企工作了3年的张赫宸登录研招网,更新了自己的考生信息后,完成了报考信息填写。“大四时的考研是跟风,第二次考我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张赫宸说,在国企,一个本科学历想要晋升太难了,评职称会比研究生同事慢几年,在工资体系里也有不同的系数,“边干边考吧,我想给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
  时间少,知识久远,多重压力,学习习惯消退……在职考研有很多劣势,但也有一些优势。“工作和生活经验给了我们更好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明白如何抓重点,知道知识是如何用的。”张赫宸说,“为了提高效率,我报了一个考研机构的全程班,大大减少了查找、整理资料的时间。有时候,金钱可以换来效率。”
  工作经验让张赫宸明白:当一个大的任务下来时,如果不进行实现路径的拆解,东一下西一下的,最后结果肯定不尽如人意。他把“再次考研”当成一个大项目,把政治、英语、专业课的任务拆解到月,拆解到天,按天打卡,按月复盘调整。“每天学习的内容和数量都是确定的,效率一定是最高的。”
  今年春节后,张赫宸就开始为“再次考研”做准备了。除了每天跟着机构的节奏上网课、刷题之外,他尽可能地将复习资料电子化,存在手机里,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复习。“当工作感到疲劳的时候,拿出手机读一篇外刊,或者背几个单词,也是一种另类的放松。”张赫宸笑着说,“虽然我不确定会迎来什么样的结果,但这几个月的努力让我收获了好的学习习惯,原本浮躁的心也沉了下来,体会到的成就感是特别强烈的。”(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山西晚报记者 武佳

(责编:candy)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