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漾濞、福建龙岩、河北涿州……哪儿有灾情哪儿就有冯丽的身影
15年追梦慈善事业播撒一路“芬芳”
云南漾濞、福建龙岩、河北涿州……哪儿有灾情哪儿就有冯丽的身影
15年追梦慈善事业播撒一路“芬芳”
近年来,我省制定出台了《山西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大力支持各级民政部门、红十字会及慈善组织依照章程开展工作。广泛动员慈善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应急救灾、医疗救助等重点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新冠疫情、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全省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全国文明城市忻州,就有着这样一位支持慈善、热心公益的人。她叫冯丽,家住忻州市忻府区九原街道解原村,于2008年踏上慈善路。在有限的条件下,她多次自发前往灾区一线从事慈善和公益救助行动。近日,冯丽在第一届“山西慈善奖”评选中,被评为“慈善行为楷模”。
从小自立自强
“红色种子”埋心底
几番联系下来,冯丽才勉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之前一直推脱“做得微不足道,不用提。”初见冯丽,她穿着整洁的白色翻领衬衣,给人的感觉是英气爽朗,脸上有岁月洗礼的痕迹。
1961年,冯丽出生在娄烦县下静游村,因为家庭的变故和其他因素,从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尽管老人对孩子疼爱有加,但毕竟精力有限,不可能把冯丽照顾得面面俱到,所以打小在外遇到事情就要自己拿主意,这也练就了冯丽自立自强的性格。冯丽说:“那些年,村里人知道我家里困难,乡里乡亲多会对我家里有帮衬。这就像冬日的暖流汇入我心田,使得我困难重重的生活显得不是那么难,寒冷的冬天也不再寒冷。”生活有了盼头,盼着盼着,感受到人情冷暖的冯丽心中萌发了长大也要帮助和自己一样苦命人的念头。
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中共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山西党团组织创始人高君宇出生的峰岭底村,与冯丽出生的下静游村相邻,使她从小就受到了红色教育的引导,心底埋下了“红色种子”。加上不时受到村里人的帮助,冯丽个人追求向上向善,打小就有深厚的家国情怀。
每次遭遇坎坷
都能得到热心人帮助
初中毕业后,冯丽进入一家不错的企业,做细纱打车工。原以为稳稳当当地过上了好日子,可是天不遂人愿,冯丽成为工厂改革计划里的人员。
冯丽说:“我那时候很失落,一时间感觉生活并不那么美好,生活实在没有着落,过了段没收入紧巴巴的日子。”厂里领导知道了冯丽的难处后,就找她谈心,决定帮她想办法。几经周折,冯丽到了棉麻公司。若干年后,也许是命运考验她,她的丈夫因病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塌了,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她一个弱女子身上。冯丽回忆说:“当时觉得天都塌下来了。忙里忙外,照顾女儿,没有什么不做的,只能咬着牙艰难地过日子,所幸不断遇到好心人的鼓励与帮衬。”
“生活总要继续的,自小时候就吃苦长大,这也不算什么。”面对过往坎坷的生活,冯丽笑着说。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朋友邻里的帮助下,她的日子“乐观”地维持,直至后来组成了新的家庭,终于算是稳定了下来。冯丽说:“生活没有容易二字,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迎来美好的未来。当然,他人的帮助也很重要,我到现在都记得帮过我的人。”事实上,冯丽在生活中也力所能及地帮助周围人,哪怕是一件小事,冯丽都要善始善终做好。在帮助与被帮助的岁月里,冯丽的善心善念日益生长。
汶川地震触义举 开启志愿服务之路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冯丽心里万分焦急,“当时看电视,恰好看到一个失去双亲的孩子在不停地哭泣,我就想这么苦命的孩子接下来可咋办呀。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天我不由地落泪了。”因此,冯丽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响应号召,去灾区做志愿者,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冯丽带着简单的行囊和一份爱心,坐上了去往四川的火车。到达四川后,被安排当收割白菜的志愿者,为灾区的物资保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一份来自山西的力量。冯丽坚定地说:“那时候每天忙碌到不知疲倦,一整天低下头收割,晚上回去后立马躺到床上就昏睡过去。累归累,但我的心是满足的、幸福的。我就是在那时候找到了人生更高的精神追求。”
冯丽讲述,那时候由于物资紧缺,志愿者的伙食水平也有限,就在他们要离开当地的最后一天,区政府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以感谢他们的无私付出。冯丽边吃边想,自己来就是做志愿者的,怎么好意思吃这么好的午餐。于是在餐后,她捐出了自己身上所有的现金。随后,她又去了多地服务。当年7月,她去山西对口支援的茂县红十字会发放全国捐赠物资。时至今日,冯丽打心里欣慰,因为在异地他乡、在灾区一线,有她的无私付出和汗水在里面。
之后,很多灾区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2020年7月,得知江西鄱阳县洪水灾情比较严重后,冯丽当即决定去帮助受灾群众。当年7月28日从忻州出发,她只身到达鄱阳县,找到了县志愿者协会和红十字会主动请缨,被安排到鄱阳县抗洪抢险安置点洪迈学校,任务是为灾民分发每日的餐食,每天早上5点到下午5点,她一直忘我地工作。
随后,冯丽又赶到安徽合肥庐江县做志愿服务,联系到了县里的团委和汤池学校安置点。由于当时水位已下降,洪水已退,受灾群众从安置点撤离回村,不需要更多人帮忙,她又匆忙到芜湖弋矶山街道应急队报到,投入到大坝巡查水位的工作。
到了回家的日子,身上没剩多少钱的冯丽,只能购买火车硬座,冯丽说:“由于太过疲惫,那时拿起纸板,我就在火车上席地而睡,虽然感觉腰疼,但心里却是高兴又幸福的。感觉自己是一颗有用的螺丝钉,帮助到了别人,让别人感觉到温暖,所以自己才快乐。”就这样,一路走来,云南漾濞、福建龙岩、河北涿州、四川泸定、河南新乡……每次任务完成后,她都会捐款,以微薄之力帮助灾区重建家园。
15年坚持 希望感召更多人伸出援助之手
谈到家里人的态度,冯丽说,起初家人不理解她的所作所为,觉得她年纪不小了,好不容易有了安稳生活,应该好好享受一下。她却对家人说:“帮助了别人,我自己会觉得快乐。”看着冯丽对慈善公益事业的热心和她精神上的满足,以及社会对她的认可,家人逐渐从不理解化为支持,甚至在冯丽的带动下,一家人生活都很节俭,就是为了省出更多的钱帮助别人。
15年来,冯丽的善行义举不断升级,她关注更多的弱势群体,日常只要有时间,就去敬老院帮忙,还资助五台松岩口留守儿童上学,帮助特殊教育儿童、残疾人和残障人士,关爱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等。
她觉得个人的力量总是微薄,怎样才可以聚集到更大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关注慈善公益事业。2021年3月,她成立了红色志愿服务队,希望自己可以感染更多的人。她与大家一起在烈士陵园、红色事迹展览馆等地,为来访者讲解革命故事。在忻州城市创文创卫工作中,她与大家穿着红马甲,日夜穿梭在大街小巷。她还和大家一道注重吸纳大中小学生等青年力量,冯丽说:“青年是咱们社会的未来,我们希望让红色基因在青年中薪火相传,慈善大爱永久延续。”
如今,冯丽经常教育4岁的小孙女:“奶奶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是在祖国的发展带动和邻里乡亲的帮助下,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我们要不忘记党和国家的恩情,不忘记帮助过我们的人,常怀感恩,带着一颗慈善义举之心,去帮助弱势群体,这样我们大家的生活会更美好。”
山西晚报记者 郭小强 通讯员 李东坤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