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最佳写照

两族合力 四世传家 20人走上三尺讲台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社会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30908_fedf85d9e0cc875c3c140da8237cd65e.jpg

20230908_c8eb3aa71b4821e23a0e48acf3adeba4.jpg

20230908_9aba3d8a00b51f34e7fd1aeb7c0c54c0.jpg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没想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那根粉笔,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这首歌对于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一中李巍、任晓梅这对夫妻档老师来说太过熟悉,歌词便是他们20余年从教生涯的动力。他们说,在他们家,歌里唱到的那位“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的人,便是李巍的姥爷——小店区北格镇离休教师张克良。张克良1948年参加工作,曾经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出巨大成就。更难能可贵的是,从张克良开始,75年来,四代人有不少人当了一名教师。他们接力坚守,培育学生超万人。
  “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传承,让这句话更隽永。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听这样一个大家庭的故事。
  姥爷张克良 全家教育梦的榜样
  在太原市北格地区,一提起已经去世的张克良老师,可谓众人皆知。张克良,土生土长的太原市北格镇南格村人。1948年参加工作,曾在北格镇同过、辛村、北格等校任教,并长期在学校担任领导职务,是北格当地十里八村德高望重的教育老前辈。
  上世纪50年代,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教师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师资力量更显薄弱。谈及张克良老人是如何投身教育事业的,李巍回忆道:“听姥姥讲,姥爷其实1945年就从事教师职业了,当时正值战争时期,任教没多久,一腔热血的姥爷便投身革命。1948年回乡后,姥爷继续回到心爱的讲台上。”张克良的父亲曾在太谷做生意,但张克良在家中排行老二,一直被寄予厚望,家里希望他能继承家业。但张克良受其恩师影响,不喜经商,反而对教育特别感兴趣,走上了三尺讲台。
  这个讲台一站,就是41年。1986年正式离休后,张克良对于重回讲台、对于教书育人的念想却愈发强烈了。1989年7月,在区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张克良当选为北格、南格等几个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十多年来,在镇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张克良先后在北格镇中学给学生们做过数次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听讲师生达万余人次。尤其是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张克良是南格学校庆六一活动的常坐嘉宾。每次过节,张克良不仅跟师生们做游戏、猜谜语,还带来许多课外书籍和铅笔、笔记本等文具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
  书法,是艺术的延伸、情感的表达。在南格,张克良老师义务辅导孩子们练写书法的事更是妇孺皆知。从1992年暑假开始,他便在自家门道里,摆着长桌子、小凳子教孩子们练写,开始时,只有邻居家的六七个小学生到家中来练写毛笔字。李巍讲道:“年逾古稀的姥姥也积极支持,给孩子们准备好洗笔、洗手用的水,连纸、笔、墨汁也免费供孩子们使用。”开学后的周末,孩子们照常来家中练写。过了一年,增加至20多个孩子。由于家中地方不够宽敞,张克良老师与南格学校联系后,学校大力支持,提供了一个教室。这样,每周四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张克良便到此教孩子们练写。一直到1998年,跟他练字的孩子增至80余人。
  这样的言传身教,连南格学校的老师们也深受影响,参与到写书法的行列。十余年间,该校的届届学生都对练书法有极浓厚的兴趣,孩子们的书写水平明显强于周边学校。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张克良老师的辛勤付出,也换来了可喜的成绩,众多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书法比赛,都榜上有名。特别是在“中国·南京首届‘世界杯’少年儿童国际书法展”中,有3名学生的作品,分获二等奖、优秀奖。
  “姥爷对教育的热爱和坚持是深入到骨子里的,也深深影响我们后辈,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当个老师多好呀’。”李巍感慨道。
  第三代教师代表李巍 从教23年 当班主任22年
  从教23年,就有22年的班主任经历。李巍是一名热爱阅读、喜欢旅游的中学老师。当年填报志愿时选择报考师范学校,他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姥爷的影响。“作为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老一代教育工作者、乡村老教师,他一生为人师表,恩泽乡邻。他曾经常常教导我们,对学生多施予爱,这是教师最好的法宝。”李巍说道。
  二十三载,接上一批学生,再送走一批学生,李巍也像姥爷一样,成为了知识的摆渡人。俗语讲:“隔道不下雨,百里不同风。”一林竹子有深浅,一树果子有酸甜。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不同,每个学生身上皆有着异彩纷呈的故事。李巍谈道:“学生们就像一片大森林,有的是高大的乔木,有的是低矮的灌木,有的是参天的白杨,有的是婆娑的杨柳。因为每个学生的家庭出身不同,个人天赋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因此,每一位学生都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每一位学生的变化都是与众不同的教育财富,每一位学生都是定制版的!”
  2020年9月,李巍新接了初一班级。班里孩子不算多,不到40人,但一个个生龙活虎,个性鲜明。然而有一个孩子,将近一米八的个子,腼腆内向,不善言谈。刚刚开学半个月,李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自称是孩子的婶婶,通过她的讲述,李巍了解到这个孩子来自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是多年的精神残疾,敦厚老实,讲话木讷,享受多年的政府低保救助,不能做体力活;母亲是村中的劳动妇女,仅靠种几亩耕地维生,身体差,精神状况也时好时坏。他的婶婶打电话,希望孩子上初中后,学校能批准孩子在学校住宿。
  “当时我一听,心中触动非常大,面对这样困难家庭的孩子,作为师者,定对他施以更多的关爱。他母亲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每次学校的重要通知,我都要亲自给他妈妈打电话传达。”李巍讲道,“此后,我一直想办法让他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的温暖,在学校住宿生经济困难家庭认定申请中,我们便将他列入了首批资助花名中;在校服征订中,学校向校服生产企业申请减免了校服费用;每学期的文学名著阅读,我将自己手边的文学名著赠送给他,课余时间他也能享受阅读带给他的那份乐趣。”
  在李巍的鼓励下,这个孩子已成为学校足球队的主力队员,随队参与多场重要球赛。他的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上学期末,他的八科成绩已排名到班级前列。2023年中考,他通过足球特长被高中学校顺利录取。
  两个家族共有20人走上讲台
  在李巍的家族里,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选择,也是一种人生的信条,那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目前,李巍家族里已经涌现出了14位老师,第一代就是张克良老师;第二代五姨是幼儿园老师;第三代分别是李巍和爱人任晓梅,大舅家儿媳妇,二舅家3个女儿,二姨家女儿,五姨家女儿和女婿、儿媳妇,大姑家女儿,均为在职中小学教师;第四代是二舅家的外甥(二女儿的儿子),从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系毕业后也走上了中学讲台。
  巧合的是,李巍爱人任晓梅的姥爷也是一位退休老教师,在言传身教下,任晓梅的弟弟和弟媳、3个表妹也是老师。这样算来,这是一个拥有20位人民教师的大家庭。真可谓一门师表,两族合力,三尺讲台,四世传家。
  在张克良老师在世的时候,“家人团聚一堂曾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回到当年姥爷任教的地方,找一间教室,家人们都做姥爷的学生,好好听他讲一节课。”李巍说。
  在李巍23年的工作中,有22年都是班主任。当年,张克良曾对刚刚毕业面临选择去小学还是中学任教的他,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师范院校是培养小学老师最好的地方,就应该先去小学好好锻炼自己。”于是,2000年一毕业,李巍便去小学做了语文老师,直到2010年来到现在任教的中学。
  李巍记得著名教育家、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曾在《班主任工作漫谈》自序中写道:“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总觉得,做老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班主任工作繁杂,但繁杂中能体现充实。班主任工作辛苦,但辛苦因换来学生的成长而无比快乐。班主任工作压力大,但正是因为有这个压力才更具有挑战性。李巍感慨道:“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爱字当先,严爱相济,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便会‘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作为教育人,我也会继承姥爷的遗志,继续坚定立德树人、文化自信的理念,继续在教育之路上为党育才、为国育人。”
  李巍一家人,是中国教师的缩影,他们带着知识、带着理想、带着最朴素而美好的愿望,致力于最基层的教育,始终在路上。

山西晚报记者 田晓瑛

  1.九十大寿时,张克良先生和晚辈合影。
  2.张克良老师的荣誉证书。
  3.学生们进行拔河比赛,李巍老师在一旁呐喊助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candy)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