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区深处多地连日来遭遇尴尬
“二师兄”下山频惹祸 农民手无缚猪之“力”
太行山区深处多地连日来遭遇尴尬
“二师兄”下山频惹祸 农民手无缚猪之“力”
“秋天了,玉米快成熟了,野猪就来糟蹋了!”“野猪跑到我家院子里,把家里养的猪咬伤了好几头,这样下去以后怕是要伤人了”……连日来,太行山区深处的壶关县、平顺县、上党区等地村民反映:秋收将近,野猪频繁下山觅食,不但毁坏庄稼,还威胁人身安全。但因野猪是受保护野生动物,不能随意抓捕,村民不堪其扰却无可奈何。
近年来,由于生态保护的持续推进,在许多地方,一些野生动物种群开始逐渐庞大起来,这固然有利于生态的调节和恢复,但局部地区野生动物种群的过快增长,也会影响到生态安全,冲击到民众的生产生活。其中最让农户痛恨的就是野猪,野猪具有“春拱种、夏毁苗、秋啃果”等致害特点,有农户这样说:“庄稼辛苦耕种一年,野猪糟蹋一夜毁完”。然而,面对野猪泛滥成灾,相关的管理和调控却显得有些“缩手缩脚”。
壶关县石河沐村村民秦书替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今年全村三分之二的膜覆玉米受到野猪的破坏,村民损失惨重。大家采取了修建简单防护墙、制作稻草人、放高音喇叭等方式驱赶野猪,但收效甚微。至于野猪猎捕,在设施配置、人员训练、管理上都存在难题。
山西晚报记者 张文举 通讯员 秦风明
记者手记
种种尴尬,凸显出当下野生动物管理和保护中的一些思维偏颇。野生动物的保护当然很重要,但也要有生态平衡的整体考虑。当野生动物和人类生活存在交集乃至冲突时,野生动物保护也要兼顾民众利益。以野猪为例,在局部地区,野猪增长的失控,已经超出了生态的承载力,让民众生活苦不堪言,甚至威胁到他们的安全,此时,对野猪种群的控制,应该被放在更优先的位置。
建议建立“野猪泛滥成灾”的治理工作机制。制定野猪种群控制方案,和野保专家合作,商讨是否可以考虑用科学节育等方式控制种群数量;制定野生动物肇事赔偿方案,建立完善农业保险及赔偿工作机制,将野生动物保护与保障村民权益相统一,降低群众损失。同时,在目前的情况下,村民可以采取在地里安装闪光灯震慑野猪,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沿山架设铁丝网,可有效防止野猪。农户可根据野猪生活习性,适当调整种植结构,种植一些野猪不糟蹋的、糟蹋后损失小的农作物,如油菜、芝麻、绿豆、黄豆等,或者种植些中药材,如艾蒿、黄姜、连翘等。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