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休克疗法”两极反响
阿根廷:“休克疗法”两极反响
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2023年12月上任以来推行号称“休克疗法”的紧缩财政政策,已初见效果,阿根廷罕见出现财政盈余,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情况也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改革措施导致物价飙升、生活成本激增,抗议罢工成为常态。“休克疗法”实施一周年之际,一边是民怨沸腾,一边是市场向好,阿根廷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抗议罢工成为常态
想订机票却被提醒出行当天航空公司将要罢工;点份外卖却被告知因街道游行配送费要比往常涨50%;要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采访却看到校园横幅写着“没有体面工资,布大无法运行”……这是新华社记者最近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天之内的经历。这一切,似乎都是“休克疗法”带给阿根廷社会的改变。
“休克疗法”推出后,食品、能源、医疗、租赁、交通等众多民生领域价格大幅上涨。因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补贴减少,阿根廷人的生活成本急剧上升。由于工资难以跟上通胀涨幅,不少家庭陷于经济拮据境地。2024年上半年阿根廷贫困率为52.9%,其中赤贫率为18.1%,较2023年下半年分别增长11.2%与6.2%。
许多阿根廷人不得不改变消费习惯,缩减日常开支。以阿根廷国民食物牛肉为例,根据肉类及衍生品工商协会数据,2024年前十个月的牛肉消费量降至22年来最低水平,人均消费量约为47.4千克,同比下降11.1%。这种趋势在今年前三个月更加明显。顾客更多“按日购买”,不再一次性购买一周或一个月的量。
如今,反对米莱“休克疗法”的群众抗议已经成为常态。最近一次较大规模的罢工是10月30日的运输行业大罢工,民航、列车、卡车和出租车通通停运,抗议米莱政府对阿根廷航空公司私有化计划,要求改善薪资待遇。一些示威者封锁街道,还有部分公共部门职员也走上街头,逾百万乘客当天出行受到影响。
此外,10月以来,围绕国会《大学融资法案》遭米莱否决一事,各地学生和教师多次上街抗议,最终席卷全国,吸引各行各业人士参与,包括急需更多养老金的退休职工、对微薄收入不满的医生、反对国立电影机构关闭的艺术家和研究经费遭削减的科学家等等,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休克疗法”的受害者。
市场反应积极
虽然国内民怨沸腾、抗议不断,但是不可否认,“休克疗法”实施以来,阿根廷财政赤字、外汇储备和通胀等方面情况的确出现好转。米莱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停止新建公共工程招标、精简政府部门、削减对能源和交通领域补贴、大幅贬值货币等手段,让阿根廷财政实现罕见盈余、央行得以重建外汇储备。
据阿根廷经济部数据,2024年11月国家财政盈余3571.62亿比索(约合3.49亿美元),年内累计盈余占到国内生产总值0.6%。另据国会预算办公室报告,2024年前11个月,阿根廷基本支出减少了27%,其中资本支出、向各省转移支付、其他经常性支出及养老金和退休金分别下降了76.8%、76.6%、35.1%和17.5%。
通胀也呈放缓态势。按照官方数据,米莱上台以来,阿根廷单月通胀率从2023年12月的25.5%一路回落,至2024年11月已经降至2.4%。不过,过去12个月累计通胀率仍达到166%。此外,阿根廷外汇储备已从2023年11月168亿美元历史最低点逐步抬升,至2024年5月已达240亿美元。到今年10月,阿根廷外汇储备总体仍维持在200亿美元以上。
发展前景仍不确定
一年来,虽然阿根廷财政赤字、通胀和外汇储备情况有所好转,但其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制约。此外,由于年通胀率仍处高位,企业面临生产成本飙升的困境。一边是民怨沸腾,一边是市场向好。阿根廷国内对“休克疗法”冰火两重天般的反应,令米莱带领阿根廷摆脱经济困境的前景面临很大不确定性。
阿根廷工业工会联合会最近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60%的成员工会报告裁员情况,而一年来已至少有1000家制造业企业关闭。此外,停工、强制休假等情况越发频繁。摩根大通预测,2024年阿根廷经济继续萎缩,制造业和建筑业将严重低迷,即使2025年实现经济增长,也只能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恢复到2021年水平。
通胀放缓但贫困加剧——这是舆论对米莱执政第一年表现的普遍印象。虽然米莱仍在阿根廷享有较高支持,但民众支持能否持续仍是未知数。舆论认为,米莱所在党派在国会中仅占少数,高民调支持率是他在国会获得支持、得以通过一些法案的关键,一旦支持率下滑,他的经济改革将面临巨大挑战。
米莱曾在2023年竞选时手持电锯,承诺将对阿根廷进行“电锯式改革”。在12月10日执政一周年的电视讲话中,他宣布阿根廷经济衰退已经结束,并强调2025年将继续削减公共开支。按照米莱的说法,“真正的‘电锯式改革’即将到来”。只是,生活日益拮据的民众是否买他的账?
阿根廷社会学家马塞洛·罗德里格斯说:“未来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关键在于米莱政府是否会因经济和社会问题陷入执政危机。”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