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探获海上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亿吨油田
我国首次探获海上深层—超深层碎屑岩亿吨油田
据新华社电 3月3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在南海东部海域勘探发现惠州19-6亿吨级油田。这是我国首次探获海上深层—超深层碎屑岩大型整装油田,展示出我国近海深层—超深层领域油气勘探潜力。
惠州19-6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距离深圳市约170公里,平均水深100米。经测试,钻井日产原油413桶,日产天然气6.8万立方米。通过持续勘探,实现惠州19-6油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亿吨油当量。
在海洋油气勘探领域,通常把埋深超过3500米的地层称为深层,超过4500米的地层称为超深层。海上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面临高温、高压和复杂流体带来的多重挑战。碎屑岩是海上深层储集油气的重要岩石类型,储层渗透性差,寻找大型油气田难。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南海东部石油研究院地质总师彭光荣说,近年来世界新增油气储量的60%来自深部地层。相比中浅层,深层—超深层具有温度高、压力大、油气成熟度高和近源成藏等特点,更利于天然气及轻质油的生成,而且资源量丰富,勘探程度低,是未来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的重要接替区。
“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油加强深层—超深层勘探理论及技术创新,接连获得重大突破,已取得开平南油田、渤中26-6油田、宝岛21-1气田等一系列深层—超深层领域重大油气发现。
中国海油首席执行官周心怀表示,南海东部海域油气勘探屡获突破,已连续两年发现亿吨级油田,为海洋油气持续增产打造了新的增长极。公司将继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持续夯实增储上产资源基础。
延伸
硬核“超级装备”上新 解锁深海油气宝藏
近年来,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不断取得突破,油气勘探开发实现了从水深300米到1500米的历史性跨越。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在钻井技术、大型装备、工程建设等方面打造的一批“深海利器”。
“海经”系统:深海地层的“CT”机
开发海洋油气,首先要给深海地层“做CT”,精准绘制海底油气“藏宝图”,这就需要用到专门研发的海洋地震勘探采集装备。
“海经”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地震勘探成套采集装备,由震源控制、拖缆采集、综合导航以及定位与控制系统等多种装备组成,搭载于“海洋石油720”等深水物探船上,能够穿透海平面以下近万米地层。
自投用以来,“海经”系统已在中国海域顺利完成5个工区总计6552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勘探。
中海油服物探研究院数据处理专家方中于说:“近日,‘海经’系统首次完成珠江口盆地2600平方千米三维地震数据全部成像处理,作业区域水深超3000米,探测深度达到海底地层以下5600米,填补了中国海油对深海深层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空白,为复杂构造带圈闭评价提供可靠支撑。”
中国海油技术团队创新引入AI技术,使“海经”系统能够快速识别采集数据中的“干扰噪音”,处理效率提升3倍以上,地震资料信噪比提升25%,成像清晰度显著改善,一举刷新了深海深层数据处理纪录。
深海利器:深水优智钻完井技术
发现了海底的油气藏,如何将这些宝藏取出来,也不是一件简单事。要打通海底到油藏的通道,不仅需要匹配相应平台、钻机、钻头等专业设备,更需要专业的技术。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最大钻井深度9144米,可在1800米水深海域内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作业。
在我国首个深水高压天然气开发项目“深海一号”二期中,攻克“深水、深层、高温、高压”四大世界级行业难题,完成12口水下气井的钻完井作业,平均井深超过5000米,总井深更是超过60000米,接近7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探索建立包含深水高压井安全控制技术、深水深层钻井提效技术等4项关键技术在内的深水优智钻完井技术体系。
中海油研究总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钻完井)李中说:“针对深水高温高压、超高温高压等“窄压力窗口”海上钻完井作业,攻关形成了海上精准控压钻井和控压固井技术,成功将精度控制在0.2兆帕以内。同时,联合相关单位共同探索深水气田数字智能化开发,在数字井筒、智能钻井导航、智能井筒构建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深水优智钻完井技术,引领着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开发迈向更高效的同时,也助力着数智化安全管控技术的持续升级。中国海油“天眼工程”将机器视觉先进技术和钻完井业务深度融合,在国内首创10个钻完井特色视频识别场景。
李中说:“‘天眼工程’技术在‘海基一号’平台投用后,日均报警数由1.55起下降至0.1起,助力钻完井开发项目实现34.5万人工时‘零事故’目标。”
深水钻完井作业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技术的特点。“十四五”以来,国内钻完井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海上年平均钻井数相比“十三五”增长60%以上。2024年,我国海上钻井总数首次突破1000口大关,以深水优智钻完井技术为代表的10余项技术取得新突破。
我国海洋工程超级装备持续上新
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关键海洋装备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一个个海洋工程超级装备相继投入使用,推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不断向深水、超深水迈进。
导管架平台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海洋油气装备,随着“海基一号”“海基二号”等重大装备的建成,我国300米级深水导管架平台设计、建造和安装技术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在300米以上深水装备建设方面,我国相继建成了全球首座十万吨级超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等浮式超级油气生产装备,自主研发了2000米级超深水打桩锤等一批深水施工利器,成为继美国、挪威后全球范围内第3个具备超深水油气资源自主开发能力的国家。
海油工程副总工程师何宁说:“目前,已建成了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深水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打造了以‘海洋石油201’等为代表的3000米级系列化深水多功能船舶装备,初步构建了覆盖‘水面、水中、水下’的深水能源装备技术体系,深水装备自主创新逐步由单点突破向多单体、多类型、多规格突破转变。”
据央视一套、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