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国内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据新华社电 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与训练、阐明单胺类神经递质转运机制及相关精神疾病药物调控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3月2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本次发布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和生命医学等科学领域。入选成果还包括:“实现原子级特征尺度与可重构光频相控阵的纳米激光器”“发现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与极低温制冷新机制”“异体CAR-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额外X染色体多维度影响男性生殖细胞发育”“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模的实验发现”“高能量转化效率锕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的创制”“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
  本次活动由近140位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从700多项基础研究成果中遴选出31项成果,邀请包括440余位两院院士在内的2700余位专家学者对这31项成果进行实名投票,评选出10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入选名单。
  延伸
  崛起!中国科学跻身世界C位
  过去10年来,全球学术界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曾一度被认为是尖端科学方面的边缘国家,但如今跻身卓越学术领域的最前沿。最新的“自然指数”排名中,现在全球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有9所来自中国,哈佛大学是唯一进入这些最上层梯队的西方机构。
  在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研究经费并要关闭美国教育部之际,这一翻天覆地的排名变化不仅彰显中国的科学实力,也彰显中国在创新和技术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战略愿景。2014年,英国《自然》杂志首次发布自然指数全球排名时,中国仅有8所大学进入前100名。如今,该数字增至当时的5倍以上,目前中国有42所院校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数据显示,中国在化学、物理科学以及地球和环境科学方面的主导地位尤为明显。仅在化学领域,中国的大学就囊括前10名位置,这一惊人壮举反映中国致力于开展基础研究。与之类似的是,在物理科学领域,排名前10的机构中有8所来自中国,这标志着全球研究重点发生转变。
  尽管美国在生物医学和转化研究方面继续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正在迅速缩小差距。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机构正在传统上被西方大学主导的生物技术、遗传学和制药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向研究强国转变绝非偶然。这是深思熟虑的决策、大举投资和开展旨在提高学术质量的系统性改革的综合结果。与过去将研究资金分散在许多项目中不同,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更具战略性的策略,将资源引导到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和太空探索等关键领域。
  中国最显著的政策转变之一优先考虑有影响力的创新研究,而非仅仅要求研究数量。这种转变显著提升了中国科学论文的信誉和全球影响力。
  中国学术复兴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留住人才。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先进的研究设施和大量资金,中国扭转了长期存在的“人才流失”现象,为顶尖研究人员提供能够大有作为的环境。此外,中国的大学在招聘决策、课程开发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被赋予更大自主权。这使得中国教育机构更有活力、更迅速响应全球科学趋势,进一步促进中国崛起为学术大国。
  中国在学术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还辐射到了地缘政治领域。中国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进步引发西方关注,尤其是美国的决策者将中国在科学界的崛起视为对美国技术霸权的挑战。然而,美国针对中国的限制措施未能阻碍中国的进步,反而促使中国更加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此外,中国的对外研究合作扩展到西方之外的更多国家。越来越多的中国科研教育机构与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的大学建立伙伴关系,以培育一种新的学术交流模式。这种转变不仅增强了中国在新兴国家的影响力,而且在以10年前都还无法想象的方式重塑全球研究格局。
  随着中国不断巩固自身作为学术研究引领者的地位,人们开始提出有关未来全球科学实力平衡的问题。美国和欧洲能否依旧保持昔日的主导地位,还是必须适应一个由中国扮演核心角色的多极学术世界?尽管当前西方的机构在许多领域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的迅速崛起表明,卓越的科学成就不再局限于少数几所美欧精英院校和机构。这种转变不仅与数量有关,还关乎影响力、创新以及为科技的未来设定议程的能力。

据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