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世界卫生日看“健康中国”贡献值
为改善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世界卫生日看“健康中国”贡献值
4月7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中心幼儿园小朋友在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世界卫生日当日,各地举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守护好14亿多中国人的健康,对世界卫生意味着什么?从消除疟疾、脊髓灰质炎等重点传染病,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条健康之路,不仅与全球约18%人口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也为改善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从“小病不出岛”到“大病有依靠”
江苏省镇江市世业镇,长江中的一座小岛。常住人口1万多人,居民看病主要依靠镇卫生院。
与镇江市级医院联动设立全科—专科联合门诊,专家定人定时来岛上服务;对全镇2200多名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规范化管理……如今,世业镇卫生院年门诊量6万人次,基层就诊率84.79%,慢病患者就诊率达到90%。4月7日,世业镇卫生院院长胡小忠讲述了该镇健康服务水平提升的切身体会:“‘小病不出岛、大病有依靠’已经由梦想变为现实。”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放眼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降至历史新低,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体系,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一组组数字,勾勒起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的曲线。
从疟疾防控作表率到援外医疗传经验
疟疾曾是我国流行历史最久、影响范围最广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每年约有3000万疟疾病人,其中湖南等地就曾发生过疟疾流行。
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中国消除疟疾。世卫组织发布新闻公告说,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每年3000万减少至零,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伴随着援外医疗队奔赴7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成功消除疟疾的经验做法也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越来越多国家借鉴“中国经验”防治疟疾。
世卫组织中国代表处代办乔建荣表示,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体系,确保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并能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从环境卫生治理到全面社会健康管理
南京,五老村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一项项展品,记录着7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新中国成立前,五老村遍地污水塘,被称作“苦恼村”。经过“人人动手,改造家园”,棚户区换了新模样。再后来,这里被评为“健康街道”。
早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界的口号前,中国就已经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着这一原则,为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生活方式变化,14亿多人的健康面临多重疾病负担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等挑战。促进健康,不仅靠医疗卫生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综合治理的“大处方”。从打造城乡人居“新面貌”,到实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再提升”,再到激发社会参与“动力源”,各地正在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
文图均据新华社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