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揭示北极植物区系进化史
我国科学家揭示北极植物区系进化史
据新华社电 北极地区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约5%,却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和甲烷库,在全球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北极植物区系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将有助于极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伟研究组及合作者共同完成,相关成果7月1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伟介绍,北极苔原(自然树线以北)生长着能适应年均温较低、极端季节性气候等恶劣环境的独特植物类群。过去50年来,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较快,该地区的植被组成、密度和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北极植物区系的进化历史尚不清楚。
研究团队通过整合32个被子植物类群(共3626种)的系统发育、分化时间和生物地理等分析结果,发现北极地区植物的外来迁入和本地多样化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现代北极植物区系的成分最早可追溯至晚中新世早期,外来迁入和本地多样化速率在上新世与更新世之交快速增加,并在更新世中期以来急剧降低,该动态过程与北极地区的地质、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等密切相关。
研究还发现,虽然北极被子植物的多样性来源于多个生物地理区域,但约有54%的外来迁入者来自北美西部,而且其迁入动态过程贯穿了北极植物区系的整个进化历史,这表明在北极和北美西部之间可能存在一个长期的生物散布廊道。
该研究揭示了北极植物区系的起源和形成过程,解析了驱动北极植物区系形成的主要环境因子,并提出应优先保护北极和北美西部之间的散布廊道。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