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对党忠诚 争做三晋先锋】
让社区居民的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记临汾市尧都区铁路东街道三元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卫星
【铸牢对党忠诚 争做三晋先锋】
让社区居民的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记临汾市尧都区铁路东街道三元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卫星
刘卫星(中)和社区工作者在东阳花园小区走访。段悦摄
在临汾市尧都区铁路东街道三元社区,提起刘卫星的名字,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她从事社区工作31年,担任三元社区党总支(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职22年。多年来,她以“党建引领、服务为民”为宗旨,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破解难题,将昔日设施陈旧、矛盾频发的“老旧社区”打造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标杆社区。
三元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刘卫星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临汾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党建引领]激活社区治理“红色引擎”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这是刘卫星多年来坚守并践行的奋斗目标。她创新推出“红色矩阵”工程:通过公开选举,把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处事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代表选入小区党支部班子。将原有5个政法网格划细划小为20小网格,成立20个网格党支部、11个覆盖20个小区的党群服务驿站、132个“银发先锋”“青年突击队”等特色楼栋党小组,还确定236名党员中心户,将组织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题,她通过线上党课、红色积分考核等方式,让流动党员实现“离乡不离党”。
社区党委和20个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法治护航,做到“五有”小区建设,即有党的组织、有活动阵地、有党员信息台账、有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有应急动员预案。同时积极开展党员“亮身份、亮岗位、亮责任”活动,352名居民党员、906名在职党员活跃在第一线,形成主事有组织、理事有人、议事有法,让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难事逐级上报。今年以来,累计解决车棚修建、停车位划设、小区垃圾清理等各类实事187件,协调处置居民供水、道路维修、噪音扰民等民生堵点事项12起。
[共建共享]绘就社区共治幸福图景
社区治理不能靠单打独斗,要奏响共建共治共享的“交响乐”。刘卫星总结出的“1235”社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法,坚持党建引领“一”个核心;推行小区自治与网格共治“双”向发力;完善治理运行常态长效“三”项机制:居民自治议事机制、党建联席会议机制、“3+2”评价机制;合力用好社区、物业、在职党员、志愿者、共建单位“五”支队伍,孵化出“志琴说事”“娜娜到家”“银龄守护”“闪闪红星”“四点半学堂”“诊疗下乡”等公益团队,在辖区广泛开展家庭教育、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健康讲座、红色教育等活动,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紫金花苑小区物业公司原由开发商指定,存在环境脏乱差、停车难、矛盾多等问题,小区居民依法解聘了原物业公司。小区党支部成立后,刘卫星积极推进党支部与业主委员会交叉任职。在社区党委的监督下,业主委员会新聘请的物业公司收支账目公开透明,物业公司每年只拿物业收益金的10%,其余全部用于小区建设,年底还给业主分红,居民们啧啧称赞。
2024年6月,三元社区建成了全省首批、临汾市首家标准化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是集社区工作实务学习、实践锻炼、理论教学、案例研究等于一体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实训实践平台。目前,全市20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全区73个社区已分六批完成首轮社区工作者实战实训。三元社区先后有10名优秀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为社区工作增加了新的有生力量。
[暖心服务]点亮社区群众美好生活
“夜间行走时容易被停车位的地锁绊倒”“能不能设立儿童读书区,让孩子们课余时间有个好去处”……三元社区以“线上问卷+线下走访”的形式,持续开展问卷调查,广泛收集居民诉求,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每一条合理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和妥善解决,让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了极大提升。
“刘书记的手机号就是我们社区的‘110’。”独居老人高代士的话道出了居民心声。
多年来,刘卫星团结带领社区一班人不断创优服务居民群众的方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打造“民生服务链”。针对留守妇女再就业难题,她联合尧都区委社工部、尧都区妇联开展女性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帮助4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针对行动不便的居民,她整合周边商户资源,开展代购生活用品、送餐上门等服务;面对老旧小区停车乱象,她协调交警部门施划智能停车位;困扰居民多年的“飞线充电”顽疾,在她推动建设的智能车棚中根治……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温暖。
31年来,刘卫星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社区事业。办公室里挂满锦旗和奖状的墙,记录着她多年来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微信运动日均1万步的数据,丈量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她说:“社区书记不是官,而是服务群众的勤务员。只要群众需要,我愿永远做那个24小时在线的‘卫星’,围绕群众需求‘持续运转’。”
本报记者郭玉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