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算力网络新趋势,共话算力产业新未来

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大同开幕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郭斌)8月23日,以“算网筑基智引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大同开幕,算力领域专家学者、智库代表和企业高层齐聚古都,聚焦算力网络新趋势,共话算力产业新未来。
  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致辞中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推动算力应用落地,我国算力产业迈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熊继军强调,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持续加强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算力资源使用效率,推动算力网络“点、链、网、面”体系化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有序引导算力设施建设,切实提升算力资源供给质量。推动完善算力布局政策体系,优化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引导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设施,持续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扩大基础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开展算力强基“揭榜”行动,聚焦计算、存储、网络等重点方向,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推动构建算力产业良好生态。面向教育、医疗、能源等重点行业开展算力赋能专项行动,推动“智算生态圈”建设,推广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实施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加快建设中国算力平台。拓展开放合作广度,以高水平开放促进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在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做好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支持国内算力企业走出去,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
  山西省副省长汤志平在致辞中说,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算力产业发展,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大力推动能源、气候、区位等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算力规模、算力质效、产业生态、应用场景的优势。真心希望各位嘉宾为山西算力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帮助指导山西将地方发展优势紧密地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希望各位专家深化与山西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推动更多成果转化落地;希望各位企业家深入了解山西营商环境和发展潜力,加大投资布局力度,与山西本土企业深化合作,共同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近年来,山西省积极推动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算力发展优势,算力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目前,山西已建成以大同为核心的环首都算力集群,全省在用算力中心机架规模达51.4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32EFLOPS。同时,山西还培育了一批服务器制造企业和数字服务企业,建设大同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形成了“算力设备制造-算力基础设施-算力服务和融合应用”一体化的产业生态。
  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算力平台(山西)启动仪式和中国算力平台贯通仪式,中国算力平台正式完成了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工作。同时,《2025综合算力指数》《2025算力发展报告》《2025存力发展报告》《2025运力发展报告》《2025智算服务发展报告》等重磅研究报告在会上发布。
  2025中国算力大会按照“1+2+X+Y”整体架构,即1场开幕式、2场主论坛、X场分论坛、Y场特色活动,聚焦算力产业发展政策,展示算力发展最新成果,研讨算力未来发展趋势,为“政产学研用金”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助力算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会发布的《2025综合算力指数》显示,大同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列全国第三。
  发展算力是大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也是破题能源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大同市紧紧围绕建设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的定位,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算力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态势。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算力中心投资282亿元,在建算力规模2.5万p,已建成折合标准机架超32.6万架,整体上架率90%。全市算力中心去年用电量43亿千瓦时,今年预计突破60亿千瓦时。
  大同还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向上下游延伸,依托获批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的契机,培育引进相关企业67家,带动就业3万多人。在人才支撑方面,引进山西大学大同校区,设置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联合上市公司传智教育,设立全国唯一以数据科技命名的大专院校——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大同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同将继续发挥区位、气候、能源、产业生态优势,按照《大同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能源—算力—装备—应用”全价值链条,为企业搭建机遇平台,锚定建设“算力之城”的目标不动摇,探索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责编: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