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见闻】
流动风景线 治理生力军
——运城市盐湖区新就业群体“双报到双服务”观察
【一线见闻】
流动风景线 治理生力军
——运城市盐湖区新就业群体“双报到双服务”观察
代驾员正在进行报到登记。
盐湖区东城街道学苑社区为快递小哥送上防暑物品。
8月13日,运城市盐湖区东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田文斐将崭新的反诈手册递给骑手们:“师傅,送餐遇到老人要转账,记得多提醒一句!”
这是盐湖区探索的新就业群体“双报到双服务”机制,让外卖骑手、货车司机、直播主播等新就业群体通过“向社区报到、向群众报到,服务基层治理、服务民生需求”,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为城市治理注入鲜活力量。
对此,外卖骑手赵天云深有感触:“以前总觉得自己是‘漂泊的打工人’,现在终于有了归属感!”去年,他扫码填写信息,同时到社区登记,获得了一张专属“党员服务卡”。卡上不仅有联系人电话,还列明了“隐患上报”“便民服务”等七类治理项目。
像赵天云一样,全区1200余名新业态新就业党员陆续完成报到,覆盖外卖、直播、物流等八大行业。盐湖区委社会工作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负责人说,只有摸清346名骑手、2830名货车司机、33名主播的“家底”,服务才能精准发力。
上个月,骑手李力强在黄金水岸小区门口候单时,瞥见楼道杂物冒烟,立刻拍照上传微信群。社区联合消防迅速处置,避免了一场潜在火灾。
收集民情55条,宣传反诈知识覆盖1.3万人次,上报燃气泄漏、道路塌陷等隐患32处,化解配送纠纷62起……新就业群体化身为流动的“城市探头”,他们发挥接触面广的职业优势,认领七大服务岗位。
“我们跑过的路、见过的人,都是治理的活素材。”骑手们不再置身事外,他们同时化身文明示范员、志愿服务员,先后参与小区清洁586次,监督餐饮店卫生17次,协助维护交通秩序50余次。
吉祥社区为5位骑手举办集体生日会,东城街道相关负责人倾听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学苑社区举办的夏日“送清凉”活动为骑手递上水杯、冰袖……治理的同心圆在一次次双向奔赴中逐渐扩大。骑手捧着蛋糕感慨:“平时都是我们给别人送,今天竟有人为我们准备。”
针对新就业群体“停车难、充电难”的痛点,全区建成79个社区“暖新驿站”,提供免费饮水、充电与休憩服务。驿站犹如磁石般吸引更多新就业群体向社区靠拢。
从穿梭街巷到扎根社区,从个人打拼到集体参与,盐湖区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搭好平台、做实保障,让这些流动的风景在服务中找到价值。当每个移动的坐标都联结社区脉搏,城市便有了最坚实而温暖的底座。
本栏图片由盐湖区委社工部提供
本报记者郭正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