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哒哒”声意味着安稳的营生、可期的收入——
灵丘:奏响易地搬迁群众幸福曲
缝纫机的“哒哒”声意味着安稳的营生、可期的收入——
灵丘:奏响易地搬迁群众幸福曲
8月21日,记者在灵丘县武灵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山西久盛商贸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正在熨烫台前将衣物铺平、熨烫、折叠,不到一分钟,一条校服裤便平整如新。缝纫车间内,缝纫机不断发出“哒哒”声,奏响了易地搬迁居民的幸福曲。
赵北乡养家会村的搬迁户高永梅介绍说:“以前在县城饭店打工,每月工资不到2000元,早出晚归顾不上家。入职这家公司一年来,每天上班8个小时,每月收入增加近2000元,中午还能回家做饭、午休。员工食堂和宿舍解决了周边村庄工人的吃饭和午休问题,专门开设的‘爱心自习室’则为我们的孩子提供安心学习的场所,厂里替我们想得太周到了!”
存孝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旺介绍,作为全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安置搬迁人口7858名。“2023年,社区引进了这家被服厂,解决了80余人的就业问题。他们大多是社区的搬迁户及附近村庄村民,熟练工月薪可达2000—6000元,新入职的员工月薪为1500—2000元。”
从石家田乡太那水村搬到存孝社区的侯玉莲今年53岁,住上楼房后,她的居住条件变好了,但就业成了新难题。“年纪大没文化,又没有工作经验,去外面打工没人要,只能靠老伴四处打零工和老家20亩山地的收成维持生活。社区引进被服厂后,给我们家的生活带来了转机,在厂里做缝纫和打包工作,我每月收入1500多元,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侯玉莲笑呵呵地说。
在存孝社区的易地搬迁户看来,缝纫机的“哒哒”声意味着安稳的营生、可期的收入。缝纫车间里一针一线缝制的不只是校服与棉被,更是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幸福图景。
本报记者翁剑 通讯员杨盘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