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闻喜瓮村:鸡心果“点燃”老果园
【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闻喜瓮村:鸡心果“点燃”老果园
董平便(左一)和家人穿梭在果树间,熟练地采摘鸡心果。本报实习记者王勇 通讯员杨秀文摄
夏末的风裹着果香掠过黄土塬,闻喜县瓮村村民董平便的果园里,红彤彤的鸡心果如小灯笼般挂满枝头。这片曾因果树老化陷入困境的老果园,如今因形似鸡心、甜脆多汁的新品种,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老树发新枝:困境中的破局尝试
瓮村曾以红富士苹果闻名,3000余亩果园是村民赖以生存的“铁饭碗”。但随着果树陆续进入20年以上老龄期,挂果率逐年下降,套袋、疏花等管理工序越来越繁琐。“一亩地光套袋就要雇20多个工人,成本噌噌往上蹿。”董平便掰着指头算账,“加上市场苹果扎堆,价格压得厉害,老果园越来越不赚钱。”
2021年,一次赴河南灵宝的考察为瓮村老果园带来了转机。董平便在中农乐基地发现了一种名为鸡心果的新品种——它不用套袋疏花,抗病性强,成熟期比红富士早两个月,甜度能达到18度以上。“我当时就想,要是能将鸡心果嫁接到老树上,说不定能盘活这片地。”董平便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在自家一亩老果园里嫁接了鸡心果枝条。
金果满枝头:省力又增收的“甜头”
第二年,嫁接的果树便开始挂果;到了第三年,枝头已是硕果累累。“从今年7月27日开摘,到现在卖了1500多公斤,批发价稳定在每公斤13元。”董平便指着树上尚未摘完的果子估算,“保守估计还能收1500公斤,这一亩地总收入稳超3万元!”
鸡心果的“省力”特性让村民眼热:省去套袋、疏花工序,每亩管理成本降低30%;提前两个月上市,正好填补市场空当;红艳的外形、脆甜的口感,更让它在高端市场卖出红富士2倍的价格。“关键是果子耐储存,能在冷库放到来年4月。”董平便笑着说,“现在每天都有客商蹲在果园等货,根本不愁卖。”
聚宝盆里的新希望:老果园变身“示范田”
董平便的成功像一颗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村党支部书记王锋翻着账本算起总账:“全村还有1000多亩老果园,如果全部嫁接改造,保守估计能让村民增收上千万。”
眼下,村里已成立技术指导组,从河南请来专家手把手传授嫁接技术,还计划建设冷链仓储中心,打通从田间到商超的“最后一公里”。
“过去种红富士是‘看天吃饭’,现在种鸡心果是‘看市场吃饭’。”王锋指着远处连片的老果园说,“我们要把瓮村打造成晋南鸡心果种植示范基地,让更多乡亲搭上特色产业的快车。”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嫁接果树,曾经沉寂的老果园里,新芽正茁壮生长,孕育着更加甜蜜的希望。
从一亩试验田到千亩“聚宝盆”,瓮村用3年时间证明:只要敢闯敢试,黄土地里也能长出“金疙瘩”。这颗小小的鸡心果,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更蹚出了一条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新路,为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脚。
本报实习记者王勇 通讯员杨秀文 李东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