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非遗音乐剧《大河长歌》B版在河曲成功首演
大型非遗音乐剧《大河长歌》B版在河曲成功首演
图为大型非遗音乐剧《大河长歌》B版演出现场。本报记者申健摄
本报讯 (记者李春平王阳)沃土承古韵,大河启新章。8月18日晚,山西河曲临隩公园影剧院灯火辉煌,掌声雷动。大型非遗音乐剧《大河长歌》B版在此成功首演。这台全部由河曲本地文艺工作者担纲演出的剧目,以饱满的乡音乡情,完成了一次对黄河文化深情而自信的致敬。
大幕开启,浓郁的地域风情扑面而来。河曲民歌、二人台和河曲河灯会——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精华在舞台上交相辉映,焕发出耀眼光芒。恢宏的舞台布景与极具感染力的音乐,瞬间把观众带入河曲民歌鼎盛的年代。随着剧情跌宕,观众沉浸于河曲儿女守护文化遗产的动人故事,感受那份融入血脉的执着精神。
音乐剧《大河长歌》以黄河岸边的河曲县为背景,跨越四十余年,讲述了“民歌之王”何长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妻子猝然离世、女儿决意远行,并见证民歌由盛而衰、再迎新生的时代变迁。全剧聚焦在社会进步过程中,新老两代民歌人关于传承、坚守与发展的故事,融汇数十首风格迥异的歌曲,并以精妙的舞美、灯光及传统服饰,把河曲方言、民俗等特色元素呈现于舞台。剧中巧妙融入的河灯会场景,生动再现了农历七月十五黄河两岸民众放河灯祈福的庄严仪式。
《大河长歌》B版在保留A版精华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本土化提升与精心打磨,其最大特色在于演员阵容全部为河曲本地文艺工作者。
何长歌的扮演者邬光是原生态民歌手,何娟娟的扮演者许海霞是国家二级演员,他们是黄河岸边长大的儿女,对故土文化怀揣赤诚与洞见。舞台上,他们以最本真的表演迸发出撼人心魄的力量,将家乡的非遗传承、淳朴民风与不屈精神,深情演绎成动人心弦的艺术篇章。
“跨越40年的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民歌的生命力。”何长歌扮演者邬光感触颇深。
何娟娟扮演者许海霞解读道:“剧中父女的冲突,既展现角色成长,也寓意推陈出新,其实质是新老观念交融的过程。”
当剧中唱响“我终于长着长着,成了你……我要把长歌唱到永远!”的动人旋律时,一条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连接起舞台上下,传递着对黄河文明的敬畏以及对生命传承的礼赞。演出结束时,观众被浓郁的黄河风情与祖辈的故事深深打动,纷纷表示“既亲切又震撼”。
河曲民歌省级传承人任俊文认为,《大河长歌》B版非常成功,尤其在“接地气”方面表现突出,“这是河曲民歌二人台发展创新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河曲文化上的一件大事。此次演出在民歌二人台的保护、传承、发展与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大河长歌》由中共忻州市委宣传部、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河曲县委、河曲县人民政府联合制作,著名导演郎昆担纲总导演,王冼平任执行总导演。继河曲首演后,该剧将在临隩公园继续上演,并赴忻州演出。预计年底,这部“家门口的大戏”将正式启动全国巡演。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