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抹彩虹今更靓
——长治八义窑依托科技实现创新发展
第一抹彩虹今更靓
——长治八义窑依托科技实现创新发展
八义窑文化博览园远景。
传统彩绘车间。
《上党冬藏》文创摆盘。
《人说山西好风光》文创礼盘。
八义窑红绿彩花鸟纹梅瓶《石榴花开》(新工艺品)。
故宫博物院陶瓷馆摆放的宋代八义窑瓷虎枕。
《吉祥如意》一壶四杯(手工彩绘)。
高档宴会瓷套组咖啡具。
《事事如意》一壶四杯。
《四季景窗》餐具。
世界彩瓷看中国,中国彩瓷看长治。
长治八义窑,这座承载着中华民族陶瓷文化基因的古老窑口,是中国彩瓷的发源地,央视《国宝档案》赞誉它为“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抹彩虹”。千年岁月流转,八义窑见证了中国彩瓷的诞生与发展,而今,正以“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姿态,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新的光华。
八义窑兴起于北宋初期(公元1007年),谁也未曾想到,在宋金时期,就是这片窑火烧制的红绿彩瓷开启了中国彩瓷的新纪元。如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八义窑的宋代红绿彩碗和瓷虎枕依然展陈在这里,向世人诉说着她曾经的辉煌。
红绿彩瓷器的装饰以红为主,以绿为辅,这种“描红画绿”的彩绘烧制技法,将“大红大绿”完美结合,洋溢着蓬勃旺盛的激情,彰显了热情奔放的性格,最终凝成华夏民族盎然向上的代表性风格。
千年技艺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2012年长治八义窑红绿彩陶瓷文化有限公司接过历史传承的重任,经过多年攻关,成功恢复了红绿彩瓷生产技艺。然而,传统技艺恢复后,新的挑战接踵而至。传统红绿彩瓷胎质粗糙、器型单一,在日新月异的市场中缺乏竞争力,许多人建议放弃红绿彩瓷生产。关键时刻,公司董事长李建平掷地有声:“红绿彩是我们的瑰宝,是华夏民族最有亲和力的色彩,我们要在传承中创新,打造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品牌!”
由此,公司先后投资1.5亿元启动了红绿彩瓷升级改造项目。在文化产业竞争激烈的当下,深知科技是创新之源的八义窑,积极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院、清华美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顶尖院校展开“校企合作”。依托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八义窑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以来,八义窑红绿彩陶瓷研究所、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市级博士工作站、省级博士创新站等应运而生,一场攻克环保型陶瓷新材料、新产品的攻坚战拉开帷幕。
传统陶瓷材料和彩绘颜料含铅量比较高,制约着产业的未来发展。科研团队直面两大难题:研发环保型陶瓷粉体新材料,突破陶瓷领域高科技新材料的核心技术;研制环保型无铅无镉陶瓷彩绘颜料,打造国际水平的绿色新产品。上千次的材料配方试验,无数次的工艺攻坚,他们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工匠精神,在实验室里日夜奋战。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八义窑首创“玉质强化瓷”陶瓷新材料、新工艺,胎体材料上,运用矿物原料精选技术与纤维晶须增韧技术,赋予瓷胎坚韧质地;陶瓷釉料上,采用新型材料和玻璃网络补网、连网增强等技术,让釉面温润如玉;烧制工艺上,1380摄氏度高温烧制下的“健康瓷”,实现了无铅无镉、耐划耐磨的承诺,连国标允许的4种缺陷都被严格拒绝,这份苛刻,源于真心诚意、义行天下的朴素信念。高档宴会瓷、高档日用瓷、特色工艺品等一系列新产品走入市场,吸引了陶瓷界的关注。由此,八义窑在新时代又成为“中国高温彩瓷的引领者”。
新的时代,八义窑勇立潮头,他们凭着传承创新的精神,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历经两次高温的锤炼,蝶变为高品质的环保产品。
千年窑火不熄,创新步履不停。如今,八义窑的产品畅销国内外,斩获国家级非遗、“中华老字号”等诸多殊荣。从历史深处走来,在创新浪潮中奋进,八义窑工以匠心守护传统,用创新点亮未来,让古老的红绿彩瓷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向世界传递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