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企成“链” 聚链成“群”
朔州市蹚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新路径
聚企成“链” 聚链成“群”
朔州市蹚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新路径
朔州市区七里河畔,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李日明 史振宇摄
朔州是煤电能源大市,工业固废资源丰富,每年产生4000多万吨煤矸石,此前不仅占用大片土地,还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如何“变废为宝”是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作为全国首批12个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朔州市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视为深化能源革命、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高效落实,不断探索创新,聚企成“链”,聚链成“群”,在固废综合利用领域成绩斐然,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已走出一条“煤电固废—资源化再利用—新型材料”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2011年朔州市被工信部列为首批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2014年被工信部评为全国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城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2021年被亚洲粉煤灰协会确定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永久会址。目前,全市已建成固废综合利用企业170户,其中,煤矸石利用企业86户、粉煤灰利用企业73户、脱硫石膏利用企业11户。以煤电废弃固废为主的综合利用率由“十二五”末的不足40%提升至73%。固废综合利用产品从传统建材领域拓展延伸到新材料、陶瓷、防腐绝热材料、装饰材料及其他新型建筑材料等七大类200多个产品种类,已形成年产27亿块煤矸石烧结砖、10.4亿块粉煤灰蒸压砖、300万m3粉煤灰砌块、400万m2透水砖、350万m2粉煤灰外墙保温板、20万m3PC装配式建筑、30万吨耐火材料、10万吨建筑石膏粉、30万吨喷涂石膏、3000万m2纸面石膏装饰板的生产能力。坚持把打造废弃物资综合利用产业链作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把持续打造废弃物资综合利用产业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高起点规划,集群化推进。建设了朔州神电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区、怀仁宏力再生综合利用工业园、平鲁北坪循环经济园等特色固废园区,初步形成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材、粉煤灰综合利用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等四大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推动固废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聚的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的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格局。其中,神电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1.05平方公里,现有企业27家,初步形成以发展固废综合利用、节能环保新材料与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为主导,以生产及配套服务为主体的产业园区,项目全部建成后,粉煤灰及脱硫石膏年消纳能力可达到450多万吨。
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废弃物资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关键核心技术引领废弃物资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先后与国内16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联系合作关系,重点打造提升晋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研发中心、晋坤矿产品技术中心、中煤平朔技术中心、怀仁宏力再生技术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晋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研发中心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大类30多项新技术,申报与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多项,其中6项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10多条中试示范生产线基本建成。晋坤矿产品技术中心研发的煤矸石制备重油催化裂化技术,以煤矸石作为硅铝前驱体,经过活化、转晶合成、修饰等过程实现硅铝单元的定向组装合成石油炼制过程催化新材料,克服了现有半合成技术路线能耗大、三废排放多等问题,有效解决催化裂化过程提高重油裂化活性的同时降低生焦这一关键难题。经石科院评估催化剂活性稳定,汽油转化率提高1%—3%,生焦率降低0.5%—1%。汽油收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CO2减排约800万吨/年;焦炭收率降低1个百分点,全国催化裂化装置实现新增利润超100亿元/年。本产品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催化剂领军人何鸣元院士给予“国际领先”的高度评价。山西超牌煅烧高岭土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研发的多项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企业整体生产工艺、装备技术国际领先,“年产10万吨陶瓷釉用煤系煅烧高岭土生产线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成果经中国建材联合会和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联合鉴定为“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该成果于2023年获得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坚持把政策扶持作为废弃物资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持续健全完善废弃物资综合利用产业政策体系,出台《朔州市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朔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朔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等文件,从技术创新、项目建设、产业合作、产品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支持固废综合利用产品纳入政府绿色采购目录;支持保障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信息化监控体系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专项支持公共平台建设、重点技术研发等。积极争取废弃物资综合利用产业省级政策和资金扶持,为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晋能快刻(朔州)石膏建材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争取到省级技改专项资金4282万元。建立健全推动朔州与京津冀及周边粉煤灰“公转铁”运输协调机制,开通了粉煤灰绿色交通物流专列,不断巩固和拓展粉煤灰外运外销渠道,有效解决了该市粉煤灰外运交通物流瓶颈。
坚持把人才培育引进作为推动废弃物资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出台了《朔州市创新人才发展二十五条(试行)》等人才培育引进政策,以高端、管用、有效的“人才链”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钱逸泰和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党委书记徐洛屹、环境资源部固危废中心固废利用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畅吉庆等15位国内知名专家为朔州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为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广应用,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相关标准制(修)订和决策咨询等提供智力支撑。推荐山西蕴宏环境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研发总监督黄晓燕、中电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研发骨干蒋华入选山西省技术创新体系专家库。山西工学院材料学院开设相关课程,设立“煤电污染控制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为固废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市内相关企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山西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坚持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作为推动废弃物资综合利用合作交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朔州市已成功举办十二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每年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和企业代表通过交流粉煤灰、脱硫石膏等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展示产学研成果,促进交流合作,推动产业发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已成为国内外影响力较大的行业盛会。2013年以来大会累计签约项目70个,大会论文集收录固废综合利用企业关注的工程应用类高水平论文约55篇,其中被SCI、EI、中文核心期刊收录占比达70%以上。8月14日—16日,山西(朔州)第十二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召开,进一步促进技术合作交流,建立上下游产业合作机制,推动一批废弃物资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大会期间还举行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多家企业签订地质聚合物水泥、绿色矿山胶凝材料生产线、年产10万吨绝热隔音材料等5个项目,投资总计近7亿元。
任永亮 武跃林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