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一粒籽 带富一方人

——兴县交楼申乡发展荞麦产业纪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夏末秋初,荞麦飘香。近日,兴县交楼申乡的山间梯田里,一场盛大的“花事”正悄然上演。300多亩连片的荞麦田迎来盛花期,粉白相间的花朵似繁星点点,又若流云漫卷,在翠绿的枝叶间随风摇曳。馥郁的花香漫过山梁、沁人心脾,不仅绘就出一幅“花在田中开,人在画中游”的诗意画卷,更孕育着山乡丰收的希望。
  “你看这漫山遍野的花海,既是景观,更是‘钱景’。”站在田埂上,兴县供销现代农业惠农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海指着连片的荞麦田介绍道。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正是该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打造的“杂粮种子优选提升示范基地”。作为基地的主角,“中乔21号”荞麦品种经过去年试种,已在交楼申乡扎下了根。
  “这品种太适合咱这儿了!”李海算起了“丰收账”,“‘中乔21号’花期能长达两个月,既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打卡,每亩还能产200斤种子,专供全国各地景区,订单排得满满当当,根本不愁卖。”
  为何独选荞麦?答案藏在交楼申乡的“资源账”里。作为重要的杂粮经济作物,荞麦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更适合山区“多茬复种”的种植模式。近年来,交楼申乡立足山区资源禀赋,把荞麦产业作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通过“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培育,让“小荞麦”逐渐长成了“大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当前,交楼申乡正通过土地流转、群众就近务工等方式,将“小荞麦”做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让曾经的“土疙瘩”长出“金豆豆”。
  “下一步,我们要让荞麦产业链再拉长、附加值再提高。”李海的规划清晰而有力,“不仅要扩大种植规模,还要搞深加工,开发荞麦茶、荞麦面等产品,让更多农户嵌入产业链,真正实现种好一粒籽,带富一方人。”
  从“看花景”到“挣花钱”,从“种庄稼”到“做产业”,交楼申乡的荞麦花正以绚烂的姿态,见证着山乡的蜕变。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这朵小小的荞麦花,定会开出属于山区百姓的幸福未来。

继伟

(责编:李琳、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