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新闻媒体行】科技赋能,让水务运营更精准
——霍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采访记
【“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新闻媒体行】科技赋能,让水务运营更精准
——霍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采访记
霍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总控室。 本报记者张剑雯摄
“霍州市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原先设计标准为中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而现在实际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得到显著提升。”近日在霍州市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北控水务集团晋临区域总经理助理王小平向记者介绍。
7月31日,“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新闻媒体行来到霍州市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厂区环境整洁,空气中并无异味。据悉,该厂目前由北控水务集团负责运营,一期工程每日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为1万吨,实际每天处理的生活污水为7000余吨。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排入附近的三涧河。
“去年,工厂中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的天数为330天。截至今年6月底,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的天数为178天,水质达标率接近100%。”王小平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霍州市每日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存在波动,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这种波动会直接影响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溶解氧是衡量水质的关键指标,关系着生物的生存和水体的健康。然而,传统的人工加药方式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难以及时精准地调整加药量。
为了让出水水质达标,北控水务集团投资30万元在水处理的核心环节安装各种仪表,实现智能联动。这些仪表以秒为单位,可对水量和水质变化以及溶解氧的多少进行瞬间监测,有助于实现精准加药与调控。
目前,该污水处理厂以自动化生产运营代替人工操作,在曝气、提升、加药等重点工艺环节都实现了智能控制,每年可节约电费15万元,能耗降低约12%。
霍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作为霍州市“一泓清水入黄河”的重点工程,和霍州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实现互联互通,可有效应对应急突发情况,真正做到全市生活污水应收尽收。下一步,该厂还将推进中水资源化利用,真正实现污水“变废为宝”,为霍州市工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临汾市生态环境局霍州分局局长王将科表示,霍州市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建成实施后,有效削减了污染物排放,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对汾河进行了生态补水和有效保护,为进一步推进汾河水质改善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是“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竣工达效之年,霍州市将紧盯时间节点,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在建工程建设,统筹兼顾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要素,实现“河畅、岸绿、景美”目标,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贡献霍州力量。
本报记者张剑雯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