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
——长治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
——长治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正式投产,为长治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增添强大动能。MLED新型显示面板生产项目(二期)开工建设,建成后可有效填补我省在新型显示面板技术及其产业化领域空白。安博泰克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将助力实现山西抗体生物药物“零”的突破。
能源、光电、生物医药……一批批重点项目建设正酣。按照山西省2025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方案,长治各地牢牢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稳步推进扩大有效投资,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项目3000余个,总投资约1万亿元。
上项目
夯基聚力稳大盘
今年前半年,长治全力抓项目、促投资,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7月底,全市2025年第二次重点项目建设拉练活动举行,市主要领导深入一线,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难题,各地干事创业热情高涨。
“后续投资和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山西特瓦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卫东说。近期,该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正式投产,总投资30亿元,占地306亩。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将在这里的无人无尘全封闭式数字化绿色工厂诞生,从新建的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走向市场。
磷酸锰铁锂相较于磷酸铁锂,多了一味“锰”,可解决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及低温性能方面的问题。据介绍,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可广泛适用于各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其他锂离子电池市场。该项目投产后,5年内年均工业产值预计超100亿元,累计税收超10亿元。
“我们对重大项目实行专班专人跟踪服务。”长治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充分发挥好市重点项目总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强化重大项目要素支撑,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达产。
据了解,今年以来,长治聚焦能源革命、城乡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精心筛选谋划了一批优势项目。对长治机场迁建、长邯聊高铁、吴家庄水库等17个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类项目成立专人专班,超常规、加速度推进前期工作;对省级重点工程,加强调度、市县联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机制,加大服务协调力度,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放眼全市,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正在加力提速。
在襄垣县,有利于消纳本土原料并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年产1000万条子午线轮胎项目进展顺利,在长子县,山西星萌科技有限公司冻干食品一期生产线项目已经全速运转,一批批农产品从“田间鲜货”变为“冻干尖货”。在沁源县,竣工投产的鼎晟达新建动力型锂电池生产项目成为长治首个动力型锂电池领域的“链主”企业。
重点项目不断落地、壮大,汇聚成一个个产业集群,最终成为推动长治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谋转型
向新向智向绿行
今年1月,由山西高科视像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MLED新型显示面板生产项目(二期)在长治经开区破土动工。作为省重点工程,该项目可有效填补我省在新型显示面板技术及其产业化领域的空白。
3月,重庆康佳光电MLED先进制造中心及未来显示终端产品项目在长治高新区签约落地。这标志着长治光电产业正式迈入MLED这一全球显示领域的“新赛道”。
MLED是Mini LED与Micro LED的统称,其性能较传统显示产品具有广色域、高动态亮度、超轻薄、大视角、超高清、低衰减等优势,是目前LED显示行业公认的最有前景的新型显示技术之一。相关项目的落地建设,将有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助推长治光电半导体产业集群再上新台阶。
提速追光,产业向“新”。作为全国首批、山西唯一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长治积极抢滩占先,将LED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全市已有LED企业近40家,主导产业产值占全省LED产业的95%以上。
长治LED产业的龙头企业,首推山西高科华烨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走进高科华烨MLED万级洁净生产车间,全自动化固晶机上,微米级的针头不断上下“敲打”,将一枚枚芯片取下并固定在基板上,每个芯片间像素间距只有头发丝直径的1/7。“70%的生产流程已实现智能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高科华烨MLED新型显示面板生产项目负责人夏强田说。
以“智”提“质”,赋能产业升级。仅用一年时间,高科华烨就在MLED新型显示领域实现了产业化,年产值超40亿元。目前,该企业正将AI技术深度融入产品创新,让LED产品从显示工具向交互终端进化。
在环保与高效成为全球主流的今天,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耕紫外LED芯片领域,用一束“光”点亮自己的“绿色”理想。不久前,该公司推出的全新深紫外LED环境杀菌灯,以其高效、环保、长寿命等优势,成为替代传统汞灯的绝佳选择。“当前,紫外LED产业正处于从发展期到爆发期的拐点。”中科潞安总经理闫建昌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创新产品。
近年来,长治新兴产业不断“强筋壮骨”,“紫外光谷”正成为城市新名片。目前,全市已引进8个以LED、半导体光电为核心的光电产业项目,形成从衬底、外延到芯片、封装、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
优服务
产业升级添动力
城市发展,绕不开产业转型升级这一议题。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确保新兴项目能够落地扎根。近年来,长治坚持“项目为王”,强化要素支持,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长治“明星”项目——安博泰克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传来新进展,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正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多亏了政策支持,项目建设十分顺利,目前,进入尾声。”安博泰克副总经理厉剑峰介绍,车间生产设备已进场,研发和质量控制实验室即将投入使用。
据介绍,长治对重点项目建立“项目管家”制度和专项跟踪台账,实行“一对一”专人全流程跟踪制,土地供应、审批手续、配套建设等难题由多部门“联合会诊”,确保项目建设一路“绿灯”。
襄垣县“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是我省首批县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总投资129.47亿元。项目推进过程中,山西襄矿集团售电有限公司遭遇资金瓶颈。工商银行长治分行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深入企业,了解资金到位、项目建设进度等情况。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后,用不到一周时间,完成项目贷款资料收集、报审工作。
2025年,长治确定了777个省市重点项目,并将其纳入全市“施工图”。“我们将加强部门协同,主动服务、靠前服务。”长治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定期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省市两级重大项目现场、开展现场调研服务工作、协调解决项目问题。
长治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主要领导部署、谋划推进,每周召开项目建设攻坚调度会,加大跟踪、协调、服务、督促力度,从开工建设到建成投产全程跟进,加速项目推进。构建项目谋划库、储备库、建设库、达产达效库“四库”管理模式,形成项目建设的滚动推进格局。
优服务、强支撑,为项目建设企业“保驾护航”。长治建立了项目审批“绿色服务通道”,积极推行“全程帮办代办”等手续办理;推行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定期组织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对接;精准发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彰显出长治尊商重企、服务发展的坚定决心。
本报记者郭慧聪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