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天镇县:通途织锦绣 交通赋能全域新图景
山西天镇县:通途织锦绣 交通赋能全域新图景
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更是连接城乡、激活资源的“血脉”。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架桥梁、拓公路、畅脉络,不仅让出行更便捷,更让文旅资源“活”起来、特色产业“火”起来、城乡景观“美”起来,一幅“路通业兴景美民富”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路网通达,解锁文旅“诗与远方”
天镇县位于晋冀蒙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这里坐拥慈云寺、盘山、明长城等珍贵历史遗存,更有四季如画的自然风光,但曾因交通不便,许多美景“养在深闺人未识”。随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全面通车、县域内主干道升级、旅游专线贯通,这一局面彻底改变。
“车程较以往缩短近一半,沿线景观也越来越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显著提升。”该县文旅局负责人表示。除了出行上的方便,天镇县还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建设景观带30余公里,打造“千亩玫瑰”“万亩杏林”等特色农业观光区,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巧妙融合。无论是自驾游还是团队游,游客们都能在这条公路上尽情享受天镇独特的历史韵味和自然风光,真正实现‘快进慢游’,深度体验天镇的文旅魅力。2025年,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天镇段)被中国公路学会旅游交通工作委员会评为“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
天镇县开展了景点、景区交通路网连通建设(天镇县新闻中心供图)
与此同时,天镇县同步开展了景点、景区交通路网连通建设,将李二口景区、薛三墩景区、慈云寺、盘山显化寺等特色景点连点成线,不仅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沿线村庄的经济发展。村民们利用自家房屋开设农家乐、民宿等,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增加了家庭收入。公路沿线的特色农产品也随着文旅事业的发展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为天镇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物流畅通,激活产业“发展引擎”
交通的升级为天镇县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天镇县围绕工业园区和以上吾其的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开展资源路产业路新建、改造,推动交通网互通互联,实现了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以前路不好,收菜的车进不来,我们的辣椒、西红柿得自己拉到十几公里外的市场,损耗大、利润薄。”说起交通变化,卅里铺乡种植户王建国满脸笑意,“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地头,产业路直通菜站,刚采摘的蔬菜几小时就能运到北京、天津的超市,价格还高了不少!”
天镇县实现了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天镇县新闻中心供图)
依托完善的城乡路网和物流通道,全县设施蔬菜、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形成“田间—仓库—餐桌”的快速供应链,既减少了运输损耗,也激发了种植户积极性。据粗略估算,该县设施蔬菜产值近25万吨,按1%耗损减少计算,农户可增收2000万元。目前,天镇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扩大至4.2万亩,务工带动4万多名群众增收。
除此之外,交通枢纽的完善还吸引了众多蔬菜收购客商和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让“天镇味道”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路景相融,绘就城乡“宜居画卷”
行走在天镇县的乡村道路上,柏油路干净整洁,两侧绿树成荫,路灯错落有致,与白墙灰瓦的民居相映成趣。交通建设不仅注重“通达”,更追求“美化”,天镇县在道路升级中同步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将公路变成“风景线”,让村庄成为“大花园”。
长城玫瑰园(天镇县新闻中心供图)
县城新时代大道、滨河北路等主干道两旁,樟子松、丁香、云杉、金叶榆、稠李、卫矛、红叶李等四季呈现出不同的景观,让人心旷神怡;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两侧,成片的格桑花、百草花、玫瑰花与光伏电站交相辉映,成为网红打卡地;李二口村、薛三墩村等长城沿线村落在沿途设置的文化墙绘讲述着当地民俗故事,让每一段路程都充满惊喜。交通与景观的融合,不仅提升了城乡颜值,更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出门见景、行路舒心”成为天镇人生活的日常。
“出门见景、行路舒心”成为天镇人生活的日常(天镇县新闻中心供图)
路通,则百事兴。如今的天镇县,正以交通建设为笔,在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书写着文旅繁荣、产业兴旺、城乡秀美的新篇章。这座镶嵌在晋北大地的明珠,正以更开放、更靓丽的姿态,迎接八方宾朋!(来源:天镇县新闻中心)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