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新闻媒体行】牛粪变成减污降碳的“宝贝”
——文水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速写
【“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新闻媒体行】牛粪变成减污降碳的“宝贝”
——文水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速写
扶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畜禽粪污深加工处理中心一角。本报记者张剑雯摄
在文水县,每天都会有一辆辆满载畜禽粪便污物的吸污车驶入扶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隆隆隆”的机器运作声中,这些畜禽粪便经过一系列工序转化,摇身变成含有不同热量的颗粒状、粉末状的生物质燃料,成为减排降碳的“宝贝”。
梁金柱是文水县刘胡兰镇保贤村的一名肉牛养殖户,因为扶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离家不远,他选择为该公司“送粪”。
当被问及村里以前的环境时,梁金柱告诉记者:“村里的养牛户很多,过去没有这个企业的时候,牛粪就直接倒在田地里、马路边,到了夏天,整个村子臭气熏天,蚊蝇到处都是。”
文水县肉牛养殖历史悠久,是远近闻名的肉牛养殖大县,目前全县肉牛存栏量约27万头。然而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却日益凸显,粪污问题的治理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汾河水质。
为进一步推动文水县肉牛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解决养殖粪污的收集、清运、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问题,文水县引进扶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畜禽粪污综合治理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并将其列入“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全面治理养殖粪污问题,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
扶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雪介绍,在充分结合养殖场分布与养殖习惯的前提下,项目开展有组织清运,多点收集、集中处理、及时消纳,目前设计投建11座畜禽粪污中转处置站及2座畜禽粪污深加工处理中心。每天从各个站点收集来的牛粪,经过各站点的降水分预处理后,被运送到深加工处理中心进行更深层次的处理。经过电力气动干化、生物酶二次发酵、气动低温水解、燃料成型工艺处理等一系列工序,牛粪成功转化为绿色、无污染的生物质燃料。
“当地还配套建立清运工作市场新机制,养殖场可自行或委托专业第三方清运公司将粪污清运至规定站点,实现日清日结。”赵雪说,“每年的4月下旬至10月底,是牛粪量最多的时候,最高峰一天可达2000立方米。”
目前,该项目全年处理固体粪污量达150万吨,可满足文水县肉牛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实现整县全域处理,废弃物全部资源化与能源化利用。
近年来,文水县深入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系列工程,系统抓好畜禽粪污、农业面源污染等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截至7月底,吕梁市36个“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已全部开工,其中26个已完工,完工率72.2%,完工工程已全部投运,连续两年助力该市9条河流15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本报记者张剑雯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