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队伍 答好泽州县“天气卷”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泽州县巴公河湿地公园的清晨,总在县气象局各类仪器的低鸣与电脑键盘的轻响中苏醒。这个刚满周岁的新建单位里,活跃着一支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气象队伍。2024年建局当年,他们就荣获泽州县“高质量发展优秀单位”称号。入汛后,“递进式预报、渐进式预警、跟进式服务”的理念落地见效,在强降雨天气过程中的服务,被山西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通报表扬为“优秀集体”。
  这支10人的队伍里,秦晋杨、陈熙泽和吉晋磊三位“00后”的身影格外鲜活,在“轮值台长”“业务轮岗”等创新机制中快速成长。
  近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走进泽州县气象局,真切触摸这份年轻力量。
  从学生到气象工作者 在轮岗中完成身份蜕变
  泽州县气象局值班室的墙上,一张综合业务值班流程表格外醒目。
  值班时间从当日8时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8时,每个时段都安排得紧凑而充实。8时前,前一天的值班人员要巡视观测场,检查探测环境有无变化,开展部分人工观测项目,查看自动站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观测软件的运行状态,同时关注夜间数据采集及传输是否正常,还要处理前日20时至次日8时的异常记录和数据文件,并确保在时效内完成修改、上传。
  每日交接班时的围坐复盘,更让数据核查、当日重点梳理成为雷打不动的流程,这既是基层气象工作的日常,也是新人成长的“练兵场”。
  作为刚运行一年的新局,同时也是多年来全省首个新成立的县级气象机构,泽州县气象局的成长轨迹本身就写满“突破”。从2023年中国气象局批复成立到单位正式运行,近一年筹备间,局长韩宇光从“一人先行”到组建起如今的队伍,面对75%的新人占比,他将其视作“挑战中的机遇”。
  如何让新人快速成长,韩宇光说,他和台长何玮两位三十出头的“老气象”不断创新方法,除了每周一次雷打不动的例会外,还会用“错题本”复盘经验、用“操作指南”固化标准。2025年5月推出的按月“轮值台长制”,更是让青年真正站上成长“C”位。“轮值台长”需全面负责气象台日常业务管理,深度参与综合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决策、装备维护等核心业务协调,以管理者视角打破岗位局限,在实战中完成能力跃升。
  截至目前,秦晋杨、陈熙泽、吉晋磊三位“00后”已先后担任轮值台长。谈及轮值台长的收获,三人均表示,上任之初,他们还带着学生时代“等任务”的青涩,角色转变让他迅速领悟“气象工作容不得等”,下班或休息时,看到天空涌来黑云,他们会立刻折返值班室持续关注——这份从“被动完成”到“主动担当”的转变,正是大学生向气象工作者身份蜕变的缩影。
  韩宇光说,轮值台长制不仅让青年快速掌握了业务全流程,更让他们在“挑大梁”中读懂了气象工作的责任与协作,而这份成长,正为基层气象事业注入新活力。
  三位“00后”轮值台长用6条建议激活基层气象管理
  秦晋杨、陈熙泽和吉晋磊三位“00后”轮值台长虽均为2024年刚走出校园的新人,却凭借实践中提炼的6条改进建议落地见效,不仅让“人人能处变、岗岗通流程”从目标照进现实,更为基层台站管理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鲜活范例。
  首位轮值台长秦晋杨,上任便跳出学生时代“等任务”的思维定式。他敏锐察觉到业务资料管理的优化空间,主动梳理预报服务材料归档流程,让资料完整性与校验核对更趋规范;同时结合雷达站、大气站等多类观测项目的实际需求,在值班日志中补充备份站、质控信息处理等内容,通过“按日志提提醒、依细则抓落实”,切实提升了业务资料管理的效能与值班工作的严谨性。“日志里每个时间点的检查内容都是硬指标,遇上新增观测项目,还得结合实际动态调整。”
  6月轮值的陈熙泽聚焦制度建设与能力提升。一次台站更换地温传感器时,缺失的数据和处理中的问题让他注意到“遇问题才解决”的被动模式存在局限。“若下次碰到更复杂情况怎么办?”带着这份思考,他提出两项务实建议,建立轮值台账模板,同步将业务中出现的错误、难点整理成“错题本”,让经验教训可追溯,同时设计“演练+考核”机制,通过不定期围绕日常工作开展演练、由老员工出题考核,推动业务能力从“应对”向“预判”升级。建议提出仅一周,首场业务考核便顺利开展,快速将想法转化为实效。
  7月轮值的吉晋磊,在复杂天气应对中深化了对“责任”的理解。“以前当业务员只顾好自己手头事,当轮值台长才懂统筹的重要性。”他回忆起7月3日的忙碌场景,雷暴大风、暴雨、冰雹预警接连发布,各类服务材料同步赶制,“一堆活儿堆过来,很容易手忙脚乱。”为此,他将日常业务拆解为数据备份、资料整理、服务材料拟稿、复杂天气复盘等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谁的活儿谁扛,流程一下就顺了”。分工细化后,业务大厅流转效率显著提升。同时,他还推动形成“业务联动、高效响应”模式,遇问题优先对接轮值台长,确保“小问题不过夜,大问题速响应”,同时强调轮值台长需深化业务参与、加强与同事的沟通,让协作更紧密。
  如今走进泽州县气象局业务大厅,观测数据监控、天气预报制作、预警审核签发等环节环环相扣,大家各司其职又协同联动,这份有条不紊的背后,有三位年轻轮值台长以创新实践注入的管理活力。
  以多元协同筑牢防线 用“气象+”赋能发展
  采访中,韩宇光表示,虽然泽州县气象局仅正式运营一年,但它正以多元协同的服务格局,筑牢防灾减灾与发展赋能的气象防线。
  在联动协作上,泽州县气象局不仅与县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水务等多部门构建起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更跨省与河南省博爱县气象局建立流域联防体系,为泽州县及丹河流域下游的防灾减灾筑牢支撑。同时持续为全县职能部门提供决策服务与重要气象信息——通过手机短信推送短期预报、重大转折性天气及降水资料,精准发布雷暴大风、暴雨等各类预警;在重大天气过程中,还动态更新短时临近预报。
  在服务场景延伸上,泽州县气象局靶向覆盖多元需求,常规发布周预报、夏收夏种、地灾防御等气象服务产品,针对中高考、节假日,乃至演唱会等专项活动,提供定制化气象保障,让服务触角触达民生与活动保障各环节。
  泽州县气象局将气象服务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以精准气象技术助力红薯产业提质增效。聚焦这一特色农产品,泽州县气象局依托土壤墒情、光照、温湿度等数据搭建气象监测体系,结合红薯生长周期研究推出《红薯气象服务专报》,通过呈现过去一周天气实况、未来一周预报,提示农户防范天气引发的病虫风险、水分流失等问题,指导保水降温、补肥控旺等关键农事。同时与省气象科研所深化合作,在程沟村、南义城村、郝庄村设立3个特色农产品研究基地,同步开展红薯生长期物候、产量及气象条件观测,让“气象+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杨洲芬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