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新气象 新成效】“风光”无限处 绿电涌四方

——忻州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山西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
  殷殷嘱托记心间,奋力践行勇向前。“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忻州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展开了全市能源布局图。作为全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市,该市将新能源发展作为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的主要方向,打造全省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支点。截至2024年底,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1265.69万千瓦,占比提升至61.57%,成为全省唯一超千万千瓦的市,装机总量连续6年位居全省之首。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夯实产业的根基。忻州新能源资源富集,其光伏是国家确定的二类资源区,年平均总辐射量1572.1kWh/㎡,年利用小时数在1500小时以上;其风力是国家确定的四类资源区,全市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5.2m/s,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忻州市顺势而上,追风逐日,立足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优质项目遍地开花。去年,该市争取到风电、光伏项目25个,66个新能源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超百亿元,彰显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韧性十足的产业链条锻造发展的筋骨。在繁峙经济技术开发区奥博产业园内,槽式太阳能光热系统的聚光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在忻州光伏产业园一道新能源科技(忻州)有限公司,4.5代的TOPCon光伏电池源源不断地产出;在代县郊外,光伏板阵列如一条蜿蜒长河,深蓝色的板体与翠绿的田垄相映成趣。从光伏组件的生产到专利技术的研发,再到光伏板的广泛应用,忻州市全链条光伏产业布局渐次成型。数据显示,在全省光伏产业链企业清单中,忻州市有“链上”企业31户,其中“链主”4户、“链核”7户。此外,在全省风电装备产业链企业清单中,该市有“链上”企业26户,其中“链主”1户、“链核”2户;新型储能产业链企业清单中,有“链上”企业25户,其中“链主”1户、“链核”1户。
  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忻州新能源以“精耕细作”之法,统筹推进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以张弛有度的产业格局破解消纳的瓶颈。
  神池县夏初科技集团神池220kV昊达储能电站,集风光发电、智能储能于一体,形成600MW级装机规模,这座大型“充电宝”不仅有效提升新能源电力调节能力,更成为区域能源供应的“稳定器”。这正是忻州市加强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统筹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协同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的力证。
  能源增量与电力消纳的“双向奔赴”之路,绿电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重中之重。忻州市一方面保障绿电消费落实,通过建立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对年度重点用能单位进行实时监测,针对重点用能单位及新上项目,探索推进绿电消费,鼓励企业优先使用绿电。2024年全年,忻州市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共申领绿证325.43万张,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另一方面,更深刻的思路转变发生在绿电资源就地转化方面,忻州市推动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台镁基新材料产业园区、忻州经济开发区打造绿电产业园区,以“绿电聚合供应”模式为突破口,探索建立“绿电直供”机制,最大限度促进绿电资源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提升出口竞争优势。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忻州市把握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大势,用非常之力抓转型、下恒久之功增动能,为山西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提供了“忻州样本”,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本报记者高玮

(责编:李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