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是“精细活”更是“民心活”

——探寻晋城市城区文昌东街望川楼夜市的治理密码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入夏以来,许多路过晋城市城区文昌东街望川楼夜市的市民发现,过去杂乱无章的摊位变得井然有序,曾经寸步难行的非机动车道也变得顺畅了……
  记者走进望川楼夜市看到,下午5点30分,摊主们已开始陆续出摊,此时晋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八大队三中队中队长上官鹏飞与同事已经提前到达执勤岗位。摊主们自觉沿着非机动车道南侧,将餐车依次排成两列。上官鹏飞则顺着摊位从西走到东,查看首尾摊位有无超出划定区域,顺便提醒个别摊主“餐车不能超出非机动车道”。
  望川楼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流动人口密集型社区,加之社区对面分布有凤鸣小区、凤鸣小学以及沿街商铺、属地单位,致使附近日常人流量和车流量巨大。而望川楼夜市带来的交通拥堵、噪音扰民和环境卫生问题,不仅为附近居民所诟病,更是给城市管理部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去年以来,晋城市城市管理局将望川楼夜市环境综合治理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八大队工作人员也多次组织望川楼社区、交警一大队、市场监管、派出所、消防队、国投公司及商贩代表召开座谈会。经过多方探讨,联合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机制,明确夜市每晚6点开始经营,经营区域划定在文昌街南侧望川楼村口周边200米停车位,卫生清理由商贩自行负责。
  “我们曾与多部门协商座谈,尝试利用闲散场所、闲余空地建立便民市场服务点。但由于望川楼社区位于老城区,可用于疏导商贩摆摊设点的位置有限,只能在现有场地基础上有序疏导、规范管理。”晋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八大队大队长原浩表示。
  “摊位要转过来面向路南。”夜市上,上官鹏飞提醒卖螺蛳粉和麻辣小龙虾的摊主。“好,等旁边停放的车开走,有了转身的空间就转过来……”摊主们也积极回应、配合。夜市规定,所有摊位在非机动车道南侧分两排面对面摆放,为顾客留出一条通道,从而有效避免了非机动车道被占用。“这样面对面摆摊好,顾客从中间一路走过去,爱吃哪家选哪家,我们也不用担心因为摊位位置不好影响生意了。”一家常年在夜市摆摊的肉夹馍摊主说。
  “夜市的摊位日均达到四五十家,现在已经很少有摊主因为摊位问题发生争执。”上官鹏飞说。由于摊贩流动性大,不时会有新的摊主加入进来,城管工作人员会向新摊主讲解夜市规定,并帮助他们协调摊位。采访中记者发现,夜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嘈杂。据了解,夜市新规禁止使用喇叭,这一规定得到了大多数摊主的支持,周围居民也纷纷拍手叫好。
  如今,规范摆摊成为望川楼夜市摊主们的自觉行动。为了将这一有序状态延续下去,城市管理部门从6月开始至7月中旬,开展了望川楼夜市周边市容环境综合治理行动。综合行政执法八大队全员出动开展夜间执勤,每晚6点至10点进行巡查管控,通过持续规范、提醒,使过去杂乱无章的夜市变得井然有序。此外,八大队还建立了望川楼流动商贩管理群,目前群成员已超过200人。
  “最近天气炎热,大家在家多休息一会,不要过早出来。”“晚上收摊把自己摊位的卫生收拾干净,将剩菜剩饭倒入路边的垃圾桶,不要直接往雨水管道倾倒……”微信群内,城管工作人员根据日常执勤中发现的问题,提醒商贩们及时规范自身行为。商贩们遇到问题也会在群里反映,寻求城管人员介入解决,或是提出一些管理建议。“微信群的建立,就是为了让每一名商贩都参与到监督和管理中来,形成人人参与、共治共建的良好氛围。”原浩表示。
  “夜市确实为我们附近的居民提供了方便,整治后的夜市变得规范有序,过去拥堵的非机动车道畅通了,每天骑车路过,心情也变得舒畅了。”家住凤鸣小区的郎亚亚说,“经过整治,今后不必再为下班回家和接送孩子闹心了。”
  望川楼夜市实现从乱到治的华丽转身,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的消费场所,也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城市治理是“精细活”,更是“民心活”。执法中,晋城市城市管理局坚持“柔性执法”,秉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变乱为治的原则,将市容环境整治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在扮靓城市“面子”的同时,也做实了民生“里子”。

本报记者崔振海 通讯员张艳芳

(责编:刘洋、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