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矿区南山村:“煤渣山”长出“金蘑菇”
阳泉市矿区南山村:“煤渣山”长出“金蘑菇”
8月1日,阳泉市矿区南山村,食用菌轮作基地生机盎然,形成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画卷。
“2015年我刚来南山村时,那景象至今难忘。”南山村党总支书记王耀洲回忆道,“整个山坡,建筑垃圾、煤矸石堆积如山。”紧邻华阳集团二矿的南山村,曾是采煤沉陷与山体滑坡的重灾区,满目疮痍,安全隐患重重。
转机始于2021年。承载转型希望的“阳泉市矿区小南沟灾害治理避险工程”被列入国家独立工矿区重点支持项目。该工程总投资3074.98万元,对192亩破坏严重土地进行科学整治和无害化处理,覆土播绿,目前已基本完工待验收。
治理后的土地承载了致富新希望。南山村成功引入山西丰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座现代化智能数字化生态种植大棚拔地而起。大棚内成功运行着“羊肚菌+竹荪+羊肚耳+香菇+滑子菇”的食用菌周年轮种模式。2024年,企业取得关键突破——掌握羊肚菌营养包自制工艺,显著降低成本提升利润。仅羊肚菌一项,全年种植80余亩,年收入突破260万元。
“自从把这片垃圾场改造成了大棚,村民日子更有奔头了。”村民杨中原说。这种精妙的土地轮作法极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出,实现了“一地多收”,确保增收“全年不断档”。
交通同步改善,南山村新建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成为了“致富路”。这条总投资8000余万元的高标准公路,推动农产品更快运往市场。沿路下行,南山村产业多元化的图景缓缓展开:村内发展了苹果园500余亩、无公害蔬菜大棚和红薯种植,带动56名村民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据了解,2024年,村集体发放价值14万元农产品与村民共享红利。
南山村转型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目前,融合现代农业与清洁能源的“农光一体科技大棚光伏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未来,棚顶发电、棚内种植的“双赢”模式将为乡村产业注入更可持续的绿色动能。
在“双碳”背景下,矿区转型发展进入关键攻坚期。今年3月,矿区区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统筹”抓落实工作机制》,推进完成了一批地灾治理、旅游公路、造地及产业项目。
从煤矸石堆到四季飘香、产业兴旺的“聚宝盆”,南山村的变迁,成为凝结着勇气、智慧和实干精神的转型实践。
本报记者霍雪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