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物流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破解山区“工业品下乡难、农产品进城难”瓶颈——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快商合作进村”开辟“榆社路径”
整合物流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破解山区“工业品下乡难、农产品进城难”瓶颈——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快商合作进村”开辟“榆社路径”
位于榆社县城的快递分拣仓库内,自动化分拣线高效运转,工作人员有序作业。岳川煚摄
“快件上午到县中心,下午就能送到店里,乡亲们随时都能来领取。”榆社县箕城镇柳滩村小卖部经营户赵金梅高兴地说。这里是柳滩村最热闹的地方,深受村民喜爱。
近年来,榆社县通过整合物流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在破解山区“工业品下乡难、农产品进城难”瓶颈上,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榆社路径”。2024年,该县农村快件派送量突破384.75万件,全县169个行政村均设立了标准化村级便民快递服务点,实现了快递服务全覆盖。2025年初,该县“快商合作进村”项目入选国家邮政局首批典型案例,成为我省唯一上榜案例。
三级物流网畅行,打通城乡“微循环”
与城市社区物流网点服务人口密集、配送频次高的现状不同,农村地区村落分散,配送距离较远,人口密度较低,特别是居住人群年龄偏大,导致快递业务的人力、运输、时间等成本居高不下。
2022年,榆社县借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东风,创新整合中通、圆通等9家快递企业资源,以“快商合作”模式重构物流体系。1500平方米县级共配中心成为全域物流心脏,7个镇级服务中心承上启下,122个村级便民点如毛细血管深入肌理,形成了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如今,县域快件12小时到村,配送成本直降50%,农村快递业务量同比激增300%。
为有效降低“最后一公里”成本,榆社县积极探索交邮融合新路径,积极推进邮政公司与公交公司开展农村邮政快递公交代运合作,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云竹、河峪等5个客运站点改造升级,开通客货邮线路2条、货运班线3条,投入运输车辆23辆,构建起“城乡公交+小件物流+邮政快递”一体融合共享新模式。
面对深山配送难题,榆社县政府精准发放下行补贴56.9万元、上行补贴2.27万元,为企业向偏远村落延伸服务兜底。
“像岚峪乡只有十几户人家的青阳坪村,以前送件必亏。现在补贴护航,偏远村配送也不再是难题!”该县共配中心负责人李国海告诉记者。
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榆社县河峪乡的电商孵化基地直播现场,看到这里摆放着河峪小米、前庄酥梨等当地农特产以及榆州府手工陈醋、云竹湖甲鱼、火麻油等产品。“90后”新农人王晓菲正手持河峪小米热情推介:“家人们看,这是我们河峪的富硒小米,熬粥能结三层米油!”不一会儿工夫,河峪小米就卖出了300多单。
这样的场景在榆社县已成常态。近年来,这些“土味”产品通过直播走向全国,全县农特产品网络年零售额突破5000万元。
与此同时,榆社县委、县政府在短视频平台发起“寻味山水榆社”挑战赛,通过达人探店、直播带货等形式,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千万人次,火麻油、富硒小米等特产日均订单超2000单,“小特产”真正对接“大市场”。
在全力推进“快商合作进村”的基础上,榆社县聚焦电子商务,精心构建良好电商生态。针对农产品“小而散”瓶颈,该县打出组合拳:推出“山水榆社”区域公共品牌,为笨鸡蛋、陈醋等8款核心特产统一包装;建立全程溯源体系,赋予每件产品“数字身份证”。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乡镇级电商中心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87个,培育电子商务经营主体94个。通过示范引领、指导帮带,引导带动站点负责人开通微店84家,实现全民直播覆盖站点45家,发展农户及村集体店铺50家,全县6492人掌握电商技能,134名村民成功开店。多元化、智能化电商消费场景逐步走进农村,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越来越多新农人通过充满烟火气的直播间,将家乡特产销往全国。
新模式带来新变化,新消费带来新收入
在榆社县郝北乡便民服务站,70岁的王秀英取到女儿寄来的包裹,笑得合不拢嘴:“我闺女在外地工作不常回来,经常给我寄快递,除了衣服,还有水果等物品,前两天还收到个电饭锅!”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该县利用畅通的物流网与扎根乡村的服务站点,针对农村实际需求,广泛开展网络代购、代售、代缴水电费和电话费、小额取现、生产贷款等服务功能,将高效便捷的生活送入千家万户。同时,利用三级物流体系优势,以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为枢纽,联合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平台,积极推动社会团购站点开设。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开设社区团购站点40家,日均配送量超4000件。
在该县郝北镇,记者看到,村民将带着露水的鲜食玉米装入“山水榆社”定制快递箱。“真空包装加冷链,48小时直达北上广!”郝北镇某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通过‘电商+合作社+快递’模式,本地农产品实现20%溢价,带动2000余户年均增收超5000元。”
随着快递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快递公司纷纷扩大规模,招聘更多的快递员、分拣员。“月入3000元,还能照顾家庭,知足了!”在榆社县物流共配中心工作的脱贫户苗树林说。目前,该县快递电商衍生灵活岗位超500个,带动户均年增收2.4万元,越来越多的务工者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本报记者郝光明 通讯员程煜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