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德参天 名匾胜地
——应县木塔小记
木德参天 名匾胜地
——应县木塔小记
笔者与杜福(中)、杜丽君(右)在木塔前合影。
杜福与杜丽君相关著作。
应县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泰山为五岳之首,位居东方,在五行中属木。二者虽相隔千里,却与“木”息息相关,一则是物质层面,一则为哲学层面,并且在各自的匾联中也有所体现。应县木塔第五层内檐南面悬有“木德参天”匾额,形容木塔高耸于大同盆地,傲视金城。泰山碧霞祠大殿悬有乾隆皇帝御书楹联“碧落高居金台传妙诀,苍生溥佑木德仰慈恩”,意在彰显泰山木之属性,代表春天与生机。而匾联作为木刻艺术,这种介质成为两地的最大公约数,在当代将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
2024年7月,笔者初次来到应县木塔,购得木塔管理所老所长杜福先生的木塔匾联著作。书中摘录了时任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为中国首部匾书《中华名匾》所作序言,其中提及中国三大名匾胜地——北京、泰山、应县木塔,杜老受该书启发整理《应县木塔匾联》,内容以其亲身工作经历见闻最为珍贵,并被《应县木塔志》等相关成果广泛引用。
高占祥在序言中以大篇幅陈述、赞颂泰山的匾额、碑额、牌坊,但笔者翻看正文却没有发现一篇泰山名匾著录,于是《泰山名匾》应运而生。中国两处名匾胜地,皆因同一部书而衍生、相会。
今年7月12日,笔者再次来到木塔,经杜老之女杜丽君女士引见,得以同两代守塔人亲切交流。听杜老讲述,1992年他来到木塔管理所任所长,当时携相机登塔对匾联进行摄影取材,准备将其整理汇编。1999年,来到泰安参加国家文物局集中培训期间与同事登岱,遍赏碑碣摩崖、石坊牌匾。随后游览曲阜三孔,见到孔府已出版《孔府对联匾额故事》。可是匾联资源如此丰富的应县木塔,此类专著却是空白,无法满足游客深入、立体探知木塔的需求。于是回到应县加速厘定,付印成册。后来杜老又撰写多部揭秘木塔往史秘辛、人事变迁之作,皆为亲历者独家一手史料。其女杜丽君女士踵事增华,继续守护木塔、阐释木塔,她的文字时常见诸报端,以富有温情的感性视角关怀她成长的土地。古语云“见字如晤”,笔者在如愿拜访父女二人后,更验证此言非虚。应县因木塔闻名天下,木塔因杜家父女的守护而奎耀增辉。
中国匾联价值的发掘,仍存有巨大空间。应系统性地对全国各省名匾名联进行理论塑造与文物保护,做到物质与非物质并举、理论与实践同抓,杜绝落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
这则标准,先从本人做起。
王子正史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