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里的“甜蜜经济”
——兴县冯家庄“宝玉牌”西瓜热销背后的故事
瓜田里的“甜蜜经济”
——兴县冯家庄“宝玉牌”西瓜热销背后的故事
图为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们穿梭在藤蔓间,采摘、装袋、搬运西瓜。
赤日炙烤着大地,兴县冯家庄村的西瓜田里却涌动着沁人的清凉。藤蔓间,饱满的“宝玉牌”西瓜泛着翡翠般的光泽,沉甸甸地坠在枝头,仿佛把整个盛夏的甜蜜都凝结其中。这片由种植大户赵宝玉精心耕耘的25亩瓜田,正书写着一段关于匠心、丰收与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自2008年扎根冯家庄,赵宝玉便与这片沃土结下不解之缘。依托村庄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壤条件,他潜心钻研西瓜种植技术,如今培育的威龙6号、西农8号等6个知名品种,早已凭借“皮薄瓤脆、甘甜多汁”的独特口感享誉四方。今年,25亩瓜田再创丰收奇迹,亩产高达8000斤,总产量突破20万斤,那些在阳光下泛着油光的果实,每一颗都镌刻着“宝玉牌”的品质印记。
这份酷暑里的甜蜜馈赠,自7月11 日开园便引爆市场。在兴县县委宣传部与驻村工作队的助力下,“宝玉牌”西瓜上演了一场“丰产又丰收”的热销大戏:多家商超与门店率先签下10多万斤订单,按每斤0.8元的价格计算,仅此一项便为赵宝玉带来8万多元收入;兴县批发早市上,满载西瓜的三轮车刚停稳,商贩们便蜂拥而上,整车1800斤的西瓜转眼售罄;县城10家签约门店前,顾客排起长队,只为尝一口这份田间鲜;3家商超、2家酒店更是敲定长期合作,让“宝玉牌”西瓜登上高档餐桌;东西城区的居民则通过社区团购,在家门口签收这份来自田野的清凉。截至目前,首波订单已为赵宝玉带来16万元收入,后续热销态势仍在持续。
这份甜蜜事业的背后,是赵宝玉十余年如一日的匠心坚守。他承包的30亩土地每5年续约一次,而他对品质的追求却从未“断档”。每年从康宁镇鹿家岔养鸡场购入50多吨农家鸡粪,搭配适量复合肥,这种生态种植模式让西瓜积累起自然的甘甜。“甜、脆、香、沙”的独特口感,不仅是消费者对“宝玉牌”的一致评价,更是赵宝玉绿色种植理念的生动注脚。凭借这份坚持,他的年收入稳定在20万元左右,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种植能手。
丰收的喜悦,早已漫过赵宝玉的瓜田,浸润整个冯家庄。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们穿梭在藤蔓间,采摘、装袋、搬运,汗水浸透衣衫,脸上却漾着笑意。每年从种植到销售,赵宝玉的西瓜产业能为村里及周边带来10多个务工岗位,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增收。“‘甜、脆、香、沙’是宝玉西甜瓜的金字招牌,更是咱冯家庄的骄傲!”村支书王继民的话道出了全村人的自豪。门店主们也纷纷点赞:“这瓜品质硬,根本不愁卖!”
如今,赵宝玉正筹划着为“宝玉牌” 西瓜注册正式商标,让这份甜蜜事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从个体种植户到乡村产业带头人,他用十余年的坚守证明:土地从不会辜负用心耕耘的人。盛夏的阳光里,“宝玉牌”西瓜不仅甜透了消费者的舌尖,更甜进了冯家庄村民的心里,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道最动人的风景线。
记者 刘小宇 通讯员 高崇德 高会利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