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半生,只为护佑三千乡邻
奔走半生,只为护佑三千乡邻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上
一个微微驼背、皮肤黝黑的汉子背着药箱
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上骑行
往返在大山之间
——这是山西省石楼县龙交乡下庄河村乡村医生辛平的出诊日常
乡村医生辛平在出诊途中(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石楼县龙交乡,乡村医生辛平在出诊途中(7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亮亮 摄)
乡村医生辛平在出诊途中(7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乡村医生辛平在出诊途中(7月23日摄)。新华社发(刘亮亮 摄)
山里这些路
53岁的辛平一走就是31年
行程超过30万公里
车骑坏了6辆
出诊途中,乡村医生辛平(右)和村民打招呼(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石楼县龙交乡石家塔村,乡村医生辛平(左)询问村民身体情况(7月23日摄)。新华社发(刘亮亮 摄)
在石楼县龙交乡石灰沟村,乡村医生辛平(左)和村民聊天(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石楼县龙交乡龙交集贸市场,乡村医生辛平(中)和村民聊天(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1994年5月
从石楼卫校毕业的辛平回乡
做起了乡村医生
从这时候起
不分白天黑夜、刮风下雨
只要一个电话
辛平随叫随到
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
在石楼县龙交乡德义河村,乡村医生辛平为村民换药(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石楼县龙交乡阳崖村,乡村医生辛平(左)为村民做检查(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石楼县龙交乡兴东垣村,乡村医生辛平为村民看病(7月23日摄)。新华社发(刘亮亮 摄)
在石楼县龙交乡德义河村,一位村民(左)拉着乡村医生辛平的手和他聊天(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全乡3000多位常住村民
谁家有人得了慢性病
谁家的药快吃完了
谁家老人需要复诊了
……
辛平都记在心里
在石楼县龙交乡下庄河村,乡村医生辛平为村民看病(4月30日摄)。新华社发(刘亮亮 摄)
在石楼县龙交乡石灰沟村,乡村医生辛平(左)为村民看病(7月23日摄)。新华社发(刘亮亮 摄)
在石楼县龙交乡仁义村,乡村医生辛平(中)为村民做检查(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石楼县龙交乡德义河村,乡村医生辛平(右)在为村民做检查(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辛平默默的坚守
得到了村民们的敬重和认可
这些年
他曾荣获
“白求恩奖章”
“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
“吕梁市十大最美村医”
等荣誉
在石楼县龙交乡下庄河村卫生室,辛平拿着白求恩奖章(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石楼县龙交乡,乡村医生辛平在家里整理药品(7月23日摄)。新华社发(刘亮亮 摄)
在石楼县龙交乡下庄河村卫生室,辛平在填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表(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石楼县龙交乡,乡村医生辛平在出诊途中(4月30日摄)。新华社发(刘亮亮 摄)
“村民相信我,把我当亲人,我不能辜负他们。”
辛平边回答
边接起出诊电话
随后背上药箱骑上车
朝着山里的村子疾驰而去
在石楼县龙交乡,辛平背着药箱走在出诊的小路上(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石楼县龙交乡仁义村,出诊结束后的辛平和村民挥手告别(7月22日摄)。新华社发(刘亮亮 摄)
在石楼县龙交乡,乡村医生辛平在出诊途中(7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乡村医生辛平在出诊途中(7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摄影:詹彦、刘亮亮
视频:詹彦、刘瑞、刘亮亮、李云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