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谋发展 集聚镇能量】北纬39°的“奶香引擎”
——走进山阴古城食品专业镇
【特色谋发展 集聚镇能量】北纬39°的“奶香引擎”
——走进山阴古城食品专业镇
图为古城液态奶生产车间。(山阴县委宣传部供图)
清晨6时,雁门关外第一缕阳光掠过青草,山阴县古城镇的奶车已排成长龙。8万头奶牛日均贡献2400吨鲜奶,沿着“牧场—工厂—直播间”的闭环通道,24小时内化作酸奶、奶酪等200余种产品,销往全国。2024年,古城食品专业镇实现产值24亿元,带动5万余人增收,成为雁门关生态畜牧核心区最亮眼的增长极。7月21日,记者走进山阴,探寻这座北纬39°小镇如何以乳业全产业链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龙头牵引:从“一滴奶”到“一条链”
古城乳业集团液态奶车间里,18条全自动生产线昼夜运转,每天将800吨鲜奶制成盒装奶、高端酸奶和婴幼儿配方奶粉。“公司+农户”合作模式让全县3.8万户奶农变身产业链合伙人:企业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收购,农户只需专注养殖,鲜奶收购价比市场价高5%—8%。
“我们自建两个万头牧场,带动周边建成20万亩优质饲草基地。”该集团副总经理乔志强对记者说。2024年,山阴乳制品产量42万吨,省内市场占有率30%;主导产业市场主体达150户,年收储饲草38.6万吨,一条“饲草—养殖—加工—流通”的全产业链已然成形。
更可喜的是,产业链溢出效应正在放大。古城镇南移民新村的脱贫户王润生给记者算了笔账:家里30头奶牛年产奶270吨,卖给古城乳业年收入46万元,扣除饲草、人工等成本,净赚18万元,“比种玉米强十倍!”
创新裂变:把牛奶做成“高科技”
在浩泓商贸有限公司实验室,技术人员用生物膜分离技术从牛奶中提取95%纯度的酪蛋白,附加值提升4倍。“过去卖原奶,现在卖功能蛋白,一吨乳清蛋白出口价高达12万元。”技术总监韩尚雨说。
“老树发新芽”的故事同样在山阴农牧场奶粉厂上演。65岁的老职工李建国抚摸着新安装的乳清蛋白提取设备感慨:“1958年,我们只能做全脂奶粉,如今却能把牛奶0.7%的精华‘吃干榨尽’。”
目前,山阴正推进总投资3亿元、日处理100吨鲜奶的免疫蛋白分离提取项目,该项目可生产运动营养粉、医用蛋白制剂等高端产品,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30亿元。该县工信局局长朱志勇表示:“通过延链、补链、扩链,我们正在把‘原字号’变成‘新字号’,让每滴牛奶产生最大价值。”
创新平台同样给力。2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0个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检测、物流、融资等八大服务,累计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转化科技成果17项,真正把“小树”育成“森林”。
品牌出圈:从牧场到云端的“山阴味道”
晚上8时,古城e镇公共服务中心灯火通明,带货主播“山阴小田”正在抖音直播间推介古城酸奶,2小时销售额便突破30万元。线下展厅内,“山阴红”酸奶、“雁门牧场”奶酪等138款名优特产集中亮相,吸引游客驻足。
“我们搭建了乳业交易、饲草交易等线上平台,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山阴县商务局局长李日宏介绍,“目前全县200余户农户触网销售,农产品网销额年均增长40%。”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该县推出“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审批服务,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要让企业感受到‘山阴速度’和‘山阴温度’。”县长高瑞龙说。
品牌效应正在显现。古城乳业入选“中国奶业20强”,山阴县获评“全国牛奶生产强县”;“山阴酸奶”通过地理标志认证,溢价率提升20%。今年1—5月,全县乳业产业新增投资6.5亿元,新签约上下游项目12个,预计全年产值突破30亿元。
从“养奶牛”到“做科技”,从“卖原奶”到“卖品牌”,山阴古城食品专业镇用8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产业蝶变。如今,这座雁门关外的小镇正以年均20%的增速奔跑,向着“百亿级乳业集群”目标冲刺。当奶香飘过北纬39°,一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山阴样本,正在当地清晰呈现。
本报记者刘成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