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整治老年代步车“交通乱象”

23日,晋中市以榆次区为试点开展老年代步车专项整治工作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油门”一踩便能“轻松出行”,还不需要上牌考驾照。老年代步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头乐”,受到不少老人青睐,有的子女甚至把老年代步车送给家中老人。殊不知,老年代步车带来的不是便利,而是危险。
  7月23日,晋中市交警支队公布,以榆次区为试点开展老年代步车专项整治工作。此前,忻州交警也开展了专项行动治理老年代步车。为啥老年代步车不能上路行驶?究竟有哪些危险和隐患?来听听交警的权威解释。
  无法办理牌证质量也堪忧
  交警解释,真正的代步车实际上是一种医疗器械,速度基本控制在5-10公里/小时以下,以速度低、刹车灵、安全可靠、方便为标准,而且是不能在道路上行驶的。可目前很多代步车虽然挂着代步车的牌子,但内部刹车、油门、挡位却一应俱全,俨然是机动车的配置,40-50公里/小时的速度与机动车也没什么区别。这些代步车主要是蓄电池或者燃油驱动的非法组装、拼装的三轮或者四轮车辆,严格来讲并不是规范的名称,而是销售商或厂家的一种商业叫法,是其为满足所谓老年消费者需要而自行延伸出来的产品。
  老年代步车从设计、生产、销售、管理,都游离在规范之外,且没有收录在工信部颁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里,不符合办理车辆注册登记的法规要求,无法在交警车管部门办理牌证,上路行驶属交通违法行为。由于老年代步车没有国家相应技术标准,不具备上路条件,不符合注册登记条件,交管部门无法给驾驶员发放驾驶证,所以无法上路上保险。
  市场在售的老年代步车,普遍缺乏基本的安全配置,车身外部、前后都没有防撞吸能结构。车身内部,不仅没有最基础的安全带,更没有安全气囊和儿童坐椅接口等安全配置。此外,老年代步车所采用的零部件均低劣便宜,车身设计不合理,工艺简单,质量没有保障,上路容易发生危险。
  影响交通安全遇到事故维权难
  大多数老年人对交通法律法规不熟悉,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未经过专门的驾驶培训就上路行驶,没有驾驶经验,不懂交通安全操作规则。驾驶人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乱停乱放、随意变道穿插、掉头、逆行拐弯掉头、乱闯红灯等各种交通违法行为随处可见,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在埋下安全隐患的同时,扰乱了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
  而在买车时,厂家和销售商为了利润往往会以“无需上牌、无需驾照”为噱头,来忽悠老年人购买。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追责、维权将变得相当艰难。
  众多老年代步车使用者没有登记上牌,也没有驾照和保险,一旦发生事故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为了逃避处罚,使用者极有可能选择逃逸,给交管部门的事故查处、追责带来极大难度。
  对消费者本人来说,一旦因质量问题对自己造成损失,没有保险赔付,厂家和销售商则往往以“我们卖的并不是机动车,没让你上路行驶”来推诿责任,消费者维权将变得困难重重,拖到最后,自己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只能自己承担。
  交警提醒:老年代步车不能上路
  交警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须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电动四轮机动车应当依法到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取得合法机动车牌证。未取得合法牌证的电动四轮机动车不得上路行驶。
  如果这类车辆的各项性能指标经司法鉴定达到机动车标准的,驾驶人还必须持有机动车驾驶证,无证驾驶的,将被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还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警方提醒大家:非标三、四轮电动车,无牌、无证、无保险,安全性、防护性极差,上路行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害人害己。提醒所有老年人,不要轻信老年代步车“不用挂牌、不用考驾照”等虚假宜传,做到不购买、不驾驶、不改装、不乘坐老年代步车。特别是针对无牌无证三轮、四轮电动车,严禁上路行驶,更不能用于接送学生及儿童。作为子女,更不要把“老年代步车”当作礼物送给老人。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杨晶

  链新闻
  长治:
  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电子监控非现场抓拍!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杨晶)不戴头盔查不到?随意逆行没人管?乱闯红灯看不见……骑乘电动自行车能为所欲为?7月23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从长治市交警支队获悉,为有效遏制该市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乱象,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即日起长治市交警支队在全市范围内启用电动自行车电子监控非现场抓拍设备。
  针对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违法行为,长治公安交警将采取更为高效、精准的科技化管理手段。此次抓拍的交通违法行为包括: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骑乘人员未佩戴安全头盔、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逆行等。电子抓拍设备的启用,旨在更有效地遏制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乱象,保障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安全。
  同时,长治公安交警提醒全市广大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若收到违法提示短信,请及时前往交警大队进行处理。

(责编: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