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区上木角村创新文旅融合 促进乡村振兴
平鲁区上木角村创新文旅融合 促进乡村振兴
本报讯(记者 武跃林 通讯员张先锋 刘洁)盛夏时节,平鲁区下水头乡上木角村游人不绝。来自太原的游客米霞在尉迟恭庙前驻足感叹:“以前只在书本上了解门神故事,现在亲眼看到这些壁画和遗址,感觉历史活了起来。”今年以来,平鲁区下水头乡上木角村以党建为引领,深挖唐代名将尉迟恭祖籍地文化底蕴,创新融合门神文化与红色资源,推动古村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文化振兴与村民增收的双赢之路。
盛夏的上木角村群山环换,景色宜人。尉迟恭庙的飞檐壁画与村口九十九眼井遗址交相辉映,诉说着千年历史。村内随处可见门神文化版画,从“魏征斩龙”到“尉迟打铁”,生动还原了这位唐代名将的传奇人生。过去,该村文化资源分散、开发不足,为此,村党支部成立了“党建+旅游”专班,通过党员入户调研、群众议事会协商,串联起尉迟恭庙、朔平西山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等景点,精心打造特色文旅线路。
“我们以党建为纽带,把文化资源变成致富产业。”该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村集体通过“党建+合作社”模式,建成尉迟大营、门神驿站等项目,党员带头发展农家乐、民俗体验等业态。当地村民的牛羊肉、家鸡、鸡蛋、小杂粮等土特产品通过这里也打开了新销路。
“在这里可以品尝到炒家鸡蛋、炖家鸡、清炖羊肉等美食,地道的农家饭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勾起了童年的回忆。”朔州市区游客吕峰大爷感叹道。
山阴县游客王先生赞叹:“来这儿既能感受门神文化,又能体验烧烤、农事乐趣,这种文旅融合很有吸引力。”
“我们努力把门神文化打造成平鲁区一张文化名片,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下水头乡有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这个千年古村落正以“门神故里”的新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焕发全新活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