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离石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大东沟生态景区

彩家庄村非遗民俗表演。

2024—2025赛季中国冰壶联赛(山西吕梁离石站)在王营庄成功举行。梁美丽摄

王营庄文旅科创小镇模拟法庭

莲花池街道昌茂社区积分兑换活动。马骏驰摄

大东沟生态景区

王营庄村稻渔综合养殖示范田。


  一村一韵一特色,美丽乡村入画来。近年来,吕梁市离石区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宝贵经验,紧抓省级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机遇,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着力打造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如今,这里已形成以绿色生态游为基底、研学教育游添活力、休闲购物游显特色的乡村旅游新格局,成为令人向往的“新地标”。

擘画蓝图,深挖禀赋塑品牌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为了摸清家底、找准方向,离石区的脚步从未停歇。区委书记、区长亲自带队,四大班子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田间地头、古村老宅,对全区的土地、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大起底”。“咱们这儿有啥宝贝?特色在哪里?潜力怎么挖?”成了大家边走边议的热门话题。光看自家还不够,学习团马不停蹄奔赴深圳、广州、杭州,在发达地区的乡村民宿、文创园区里找灵感、学真经。
  光有实践摸索还不够,还得有高人指点。很快,省里的专家、市里的领导、国内文旅界的“大咖”们齐聚离石,一场场“诸葛会”开得热火朝天。在思想的碰撞中,《离石区全域旅游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信义康养小镇概念性规划》相继出炉,清晰勾勒出“农为基、文为魂、旅为形”的发展蓝图,为乡村蝶变指明了路径。

治理焕新,积分赋能蹚新路

  蓝图在手,关键在落实,核心在人心。如何点燃村民共建家园的热情?离石人找到了那把“金钥匙”——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积分制”。
  走进信义镇的一个村庄,村口的“乡风文明积分公示栏”格外醒目。谁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加了分,谁积极参与了村集体活动得了奖,谁热心助人上了“红榜”,都写得清清楚楚。“攒积分能换东西,更是个脸面!”正在“积分超市”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村民王大爷乐呵呵地说。货架上,从油盐酱醋到生活用品,琳琅满目,村民的文明善行在这里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这套制度可不是“花架子”。区里精心制定了管理方案、评分细则,怎么评、怎么记、怎么换,条条框框清清楚楚。宣传栏、大喇叭、微信群,线上线下齐动员,确保家喻户晓。更重要的是,它紧紧抓住了“人”这个关键。党员干部带头干,先进榜样树起来,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大家。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调解邻里纠纷、发展特色产业、遵守村规民约……这些过去可能“事不关己”的小事,如今都成了村民争相参与的“加分项”。
  为了推动积分制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区里还动起了真格。不久前,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观摩检查现场推进”在多个乡镇轮番上演。全区相关领导干部深入先进村和后进村,“现场看、当面评、互相比”。先进村分享经验,后进村红脸出汗,大家在交流碰撞中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鼓足了干劲,蹚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

文旅点睛,特色项目引客来

  有了好治理,发展添动能。离石深挖禀赋,打造出一批叫得响的文旅品牌。其中,大东沟生态景区已然“火”出圈:七大露营区错落分布,15个太空舱与假日帐篷酒店点缀林间,6000米步道蜿蜒其间,333个露营位舒适宜人。“露营+”模式活力四射——书屋酒店、轻奢露营、丛林探险、牧云谷烧烤,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强力引擎,带动了文旅康养、民宿餐饮和农产品销售。2024年接待游客超36万人次,沿线采摘销售激增35%,直接收入突破500万元,带动消费超1500万元,150多位乡亲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杜家山、彩家庄、归化村等沉睡的古村落也焕发出新生机。闲置的老屋摇身一变成为特色民宿,更妙的是,这里创新“非遗传承人+合作社+企业”模式,将“离石剪纸”“凤山道情”“旱地农耕”三大文化IP巧妙融入旅游体验,让古老的非遗在游客的惊叹中“活”起来。
  特色项目更是“链”动发展。杜家山廉政文化蔚然成风,严村精品葫芦游园妙趣横生,归化萌宠动物园萌化人心。王营庄文旅科创小镇携手厦门科技馆,打造的沉浸式光影展厅、沙漠展等科普项目,年接待研学学生高达7万人次,成为点亮乡村未来的知识灯塔。

产业筑基,科技强筋焕新颜

  文旅是锦上之花,坚实的产业根基才是乡村焕新的筋骨。
  离石区聚焦发力王营庄、小神头等6个示范村,累计投入8200余万元真金白银,实施26个重点项目。王营庄的闪耀崛起,不仅是一个生动的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其优品购物广场借力“乡村e镇”搭建线上助农平台,“产业+电商+配套”格局活力显现,带动新增市场主体220户,已然成为集文化展示、观光体验、特色餐饮、产业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集散地。创新的渔农综合种养基地,实现鱼稻和谐共生、生态与效益双赢。
  科技赋能为乡村注入强劲新动能。智能温室农业示范基地集成应用鱼菜共生、水肥一体化等31项前沿技术,构建起高效集约的现代农业供应体系。高标准的气膜滑冰馆拔地而起,承接2024-2025全国冰壶大赛部分赛事,成为离石文旅版图上璀璨的新亮点。
  环境整治同样下足硬功夫、交出实答卷。909座问题厕所整改清零,清运垃圾逾1.5万吨,整治“六乱”千余处,修补残垣断壁113处。年内还将新建98公里“四好农村路”,持续推进污水治理、深化移风易俗,让碧水蓝天、整洁村容、文明乡风成为美丽乡村最动人的底色。

联农富民,机制创新惠万家

  乡村蝶变的最终落点,是让千家万户共享发展成果。离石创新机制,奋力拓宽富民路。
  粮安底线“牢牢守住”。严守耕地红线,新建修缮田间路142公里,兴修水利保灌溉,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3万亩以上,产量稳中有增。巩固提升小杂粮、设施蔬菜、核桃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循环水养殖等高效农业模式,让农业根基更稳。
  利益联结“深得民心”。成立区文旅集团、旅游合作社,探索“村委+农户”“企业+农户”“公司+村集体+农户”等多元模式。振奋人心的是,全区10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集体年分红6万元的“硬指标”!五里铺产业帮扶车间、引导工业企业生产环节下乡等举措,有效拓宽了农民就近就业渠道。
  “旅游饭碗”越端越稳。全区旅游行业直接吸纳就业5817人,间接带动就业4.85万人,村民创业热情高涨,涌现出农家乐100户、农家宾馆10户、特色果蔬采摘大棚150余栋,盘活闲置窑洞230间。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个脱贫户经营的榨油坊,短短56天就实现营业收入40多万元,净利润达8万元,生动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真谛。
  防返贫底线“持续筑牢”。加强衔接资金项目资产管理,落实驻村队伍保障,监测帮扶机制落细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
  热潮涌动,千帆竞发。从激活治理“一池春水”的“小积分”,到点燃乡村“万千气象”的“千万游”;从高屋建瓴的顶层擘画,到脚踏实地的生动实践。离石区正以“千万工程”经验为火种,点燃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燎原之势。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在吕梁大地上,正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动人。离石的探索,为黄土高原的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离石样本”。

(责编:李琳、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