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起熟悉的歌,102岁的他饱含热泪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神州大地处处留有先烈们战斗的身影,壮丽山河仍在讲述当年殊死的战斗。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段歌词出自《八路军军歌》。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山西平型关一带发动了一场伏击战,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振奋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这一战:“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工作人员 袁晶:残破的大刀见证着当时战斗的壮烈,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刺刀弯了用枪托,枪托折了就和敌人扭抱在一起继续战斗。连长牺牲了指导员来指挥,排长牺牲了班长顶上去,战斗到最后,一个连仅剩下三十多人,但战场的制高点始终控制在我们的手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侵华日军大举增兵展开进攻,华北战局严重危急。日军在攻占大同后企图突破平型关防线,进而占领太原。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及陕北红军等部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为配合友军作战,第115师决定在平型关一带采取伏击战术,给日军以重击。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副馆长 郭文珊:这是平型关大捷的主战场乔沟,在当时,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乔沟全长4公里,沟深10米到100米不等,沟宽3到5米,在当时只能容下一辆卡车通过,造就了天然的“口袋阵”,非常适合打伏击。

当时我军的对手就是日军引以为傲的“钢军”第5师团。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里的一张对比图中显示,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在武器装备上相差悬殊。

总台央视记者 焦健:其实还不仅仅是装备上的差距,从当时的战局形势图可以了解到,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国土被不断侵占。可以说在当时信心比金子还要珍贵,我们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按照战略部署,八路军第115师第685团“铁拳拦头”,截击日军先头部队;第686团“利刃斩腰”,分割日军纵队;第687团“锁链断尾”,切断日军退路。1937年9月25日拂晓,日军第21旅团后续部队及辎重车队陆续进入我军伏击圈。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山边枪声大作。

现年67岁的曾富生仍记得小时候爷爷给他讲当时为八路军带路打伏击的情景。

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村村民 曾富生:当时我的爷爷就把八路军带到这,躲在这石头后边。因为他们在上面埋伏着,日军打不着他们,只能朝天打。日本鬼子向西侧突破,抢占制高点。八路军包围过去后和日军拼刺刀,用大刀砍。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副馆长 郭文珊:685团的连长曾贤生,他组织20名战士形成尖刀队。在和敌人搏斗的过程中,他身负重伤。当敌人围上来的时候,他拉开了最后一颗手榴弹,选择和敌人同归于尽。

战斗从早上打到下午。八路军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敌人汽车近百辆,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首战告捷,树立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也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今年102岁的开国将军王扶之当年亲历了平型关大捷,战火硝烟已经过去,如今触摸着那把熟悉的大刀,依然能感受到老人内心的力量。

开国少将 王扶之(102岁):平型关战役,首战必胜。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在民族遭遇外侮的危急关头,平型关大捷极大地提振了民众的抗日信心,八路军在作战中的英勇表现令全国人民倍感振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成为驱日寇出中华、救人民于水火的民族希望。

(责编:马云梅、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