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千亿级八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长治正向“新”“长”“绿”“智”转型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中德智达新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鑫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高新区中兵长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山西成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

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山西宏达聚益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高科华烨集团LED生产线。

山西日盛达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在全市10大重点产业链基础上,确立打造1个千亿级、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的产业培育矩阵,实现产值超千亿元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与装备制造、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光电LED、现代医药、信创、食品、低空经济等8个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这是长治市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发展的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作为资源型城市,长治传统产业一度占工业总量超八成,新质生产力发展视域下,长治奋勇争先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新兴产业向链式、优势产业向集群转型,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从煤炭大市迈向能源强市,资源型城市正向“新”“长”“绿”“智”转型。

强化链式招商 引导新兴产业搭台“建群”

  面对传统产业增长动能减弱,新兴产业赛道竞速双重挑战,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集聚高端资源要素构建新兴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今年以来,长治市将招商引资列为“经济工作主抓手”之首,坚定不移狠抓招商,持续掀起“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兴工业”的热潮,在全市10大重点产业链基础上,围绕即将打造的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的产业培育矩阵,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终端产业,大力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为全市新兴产业搭台“建群”。
  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经济发达、产业转移活跃地区,长治市持续加强与省环渤海招商局、省长三角招商局、省珠三角招商局、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当地行业协会、商会、企业的沟通联系,建立常态化招商对接机制。通过“驻点+小分队”的“双轨制”招商举措,让长治招商既有“前沿哨所”,又有“机动尖兵”,直击目标企业,点对点叩门招商。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优势传统产业,长治市产业链招商精耕细作,聚链成势。长治高新区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实施“管委会+专业公司”招商、“产业链+基金”招商,持续延链、补链、强链;襄垣县瞄准现代煤化工、新能源、低空经济“三大”产业,成立煤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及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低空经济5支招商队伍,与中信集团、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3家企业签约;武乡县围绕“米、菜、菌、肉、饮、销”六大主导产业,形成小米、蔬菜(食用菌)、肉制品、酿品、果品、食品加工六大产业链……一大批新兴项目落地扎根,一大批新兴产业链条强壮筋骨,成为长治市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从项目招引“加速度”到产业转型“新引擎”,从对接前沿产业到培育新质生产力,处处涌动着奋进的活力。今年1月至5月,全市招商引资共签约项目354个,签约金额982.9亿元,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标杆项目相继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夯实项目建设 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增长极”

  项目是增量之源、振兴之本,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后劲所在。今年以来,长治市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兼顾项目体量、质量,统筹投资结构、效益,全力抓好777个省市重点工程、18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
  在山西正来制药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支支潞党参口服液正快速成型下线。“这条最新投产的生产线,每天可生产200万支口服液。”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年加工党参5000余吨,已开发出20多个深加工产品。
  作为潞党参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山西正来制药始终坚持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足精深加工文章,深入挖掘“药食同源”潜力,研发更多即食性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动力源泉。长治市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强化政策协同,破解发展难题,提供链式服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高科华烨集团LED封装和显示屏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带动20余家配套企业集聚,年产值超80亿元。中科潞安建成全球首条量产深紫外LED生产线,技术国际领先,产品应用于公共卫生消杀领域,LED产业形成了“半导体材料—芯片设计—封装测试”产业链条。
  太阳能光伏产业同样成绩斐然。长治市着力发展双玻双面、叠瓦、精密切割等高新技术,日盛达新上15GW太阳能组件项目综合产能全国前三,潞安太阳能综合产能全国前五,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占全省65%。
  与此同时,以龙芯(长治)信创产业园为依托,集聚龙芯中科、卓怡恒通、量子芯云等企业,构建起“芯片设计—主板生产—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带动10余家本地软硬件适配企业发展。中兵长智科技更是建成年产18万台计算机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黑灯工厂”自动化生产。
  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龙头企业带动,长治市还加速向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中医药现代化示范区迈进。振东制药、康宝生物作为链主企业,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多个研发平台,安博泰克国际领先的综合性创新医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推动该市创新药提质升级,可带动长治市乃至山西省生物制药技术的进步。
  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随着一个个强链、补链、延链、固链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长治产业发展串点成链、聚链成势,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建强创新平台 激活产业集群发展“引擎”

  煤基合成化学品山西省实验室如同一座科技熔炉,自建成以来便深耕“黑煤变绿能”的攻坚赛道。从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醇酸甲酯的催化剂制备,到耦合电催化与生物催化的高效固碳体系构建,18个核心项目接连突破。
  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则在紫外光谱领域拓荒前行。在325、308、275波段产品基础上,团队攻克外延片翘曲度大、应力不均匀等“卡脖子”难题,将紫外LED光效推向新高度。如今,其工业固化、消毒杀菌等应用场景效能倍增,高效率紫外LED中试生产线全速运转。
  一个个高能级创新平台迸发引力,让技术、人才、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如百川归海般加速汇聚。全市97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火力全开,为啃下核心技术“硬骨头”、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筑牢根基。
  5月21日,长治市植物萃取实验室有限公司的诞生,为山西特色功效化妆品、功能食品研发撕开了新的突破口。
  在山西高科华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化固晶车间,微米级吸嘴精准拾取芯片——其自主研发的固晶、焊线核心工艺,正以“技术自主+生态协同”的模式,推动国产LED显示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创新主体的活力源于培育体系的精准滴灌。长治市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主体强化行动,构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矩阵,323家高新技术企业如群星闪耀,以“主引擎”之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作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重要平台,龙芯(长治)信创产业园通过实施“场景带动+股权投资+研发补贴”等措施,引进培育龙芯中科、卓怡恒通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辐射本地软硬件适配企业10余家,构建起从芯片生产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信创链条。截至目前,13家信创企业揽获298件知识产权,产业集聚与成果转化效能呈几何级跃升。
  科技创新需要人才的支持。长治市充分利用“中国人才夏宫”,构筑“引才—留才—用才”的全链条生态,让高端智力成为撬动发展的关键杠杆。
  现代生物医药领域,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团队与山西振东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药食同源原料研究,开发参芪饮等4种试点产品,并组建了中医药国际科研中心,联合中、澳等国家科研机构成立“振东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新能源汽车领域,湖南大学周云山教授团队与山西成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共建山西新能源汽车动力及储能电池工程研究中心,与中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创新研究基地,解决智能驾驶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等问题,承担2项省级重大项目,发明专利20余项。
  光电领域,由中科院该领域专家牵头成立的山西光益生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深紫外LED无创光疗方式,研发出国际首款紫外可穿戴骨质疏松治疗仪,以穿戴形式代替户外日光照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核心技术国际领先。
  截至目前,28名院士、3名国医大师的智力加持,251名全职博士与1024名柔性博士的智慧汇聚,吸附着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创新要素,让产业升级的“能量场”持续增强。
  同时,生物医药领域的院士工作站将抗癌新药研发周期缩短,新材料领域的博士团队让煤基碳纤维强度提升,光电产业的专家团队带动形成高产值紫外LED产业集群。科学用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在产业转型的核反应堆里释放出持续动能。

本版文字:常进
本版图片:李宁 张国平 田雨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