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过路客”到“常住民” 桑干河靠生态留鸟
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过路客”到“常住民” 桑干河靠生态留鸟
站在这片幽蓝的海边
山西山阴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确定的候鸟重要迁徙通道,虽然迁徙季节已经过去,但原本只是“过路客”的候鸟,现在已摇身一变成了湿地的“常住民”,将这里当成了“永久的家”。是什么改变了候鸟的“迁徙抉择”?我们一起来看。
晨光初露,山阴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巡护员郑伟如往常一样开启巡护工作。透过望远镜,能瞧见白骨顶鸡带着幼鸟在河道里穿梭嬉戏,扁嘴鸭群悠然信步,黑翅长脚鹬翩跹起舞......
朔州市山阴县桑干河湿地公园管护中心巡护员 郑伟
像苍鹭、白骨顶、凤头鸊鷉、黑翅长脚鹬这些鸟儿,过去最多在这儿停留一个月,如今在这儿安家落户、生儿育女。
从“过路客”到“常住民”,鸟儿的“身份转变”,源于这里的生态蝶变。十年前,这里还是寸草难生的盐碱地。从2011年起,当地开始启动建设桑干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坚持生态优先、治水兴绿,全力推进湿地建设与生态保护。
朔州市山阴县桑干河湿地公园管护中心生态修复股股长 李占成
我们聚焦清河行动、清淤疏浚、拓宽河道等水体修复工程,搭配乔、灌、草多层次绿化措施,维护湿地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全力推动桑干河湿地提档升级。
如今,桑干河湿地已成为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每到迁徙季,数以万计的候鸟翩然飞临,在水面上空形成壮观的“鸟浪”景观,部分候鸟更是“举家搬迁”,从匆匆过客转为常住居民。曾经荒芜的盐碱地,成为风景如画的湿地公园。2022年,桑干河湿地公园成功跻身国家级湿地公园行列。
朔州市山阴县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监测员 黄华
这几年,明显看见的候鸟种类是越来越丰富。(今年)大概有230多种、数万只候鸟在这儿栖息,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和大鸨,其中20多种、数千只候鸟,已经在这安家落户。
为了让这些“新居民”住得安心,公园布设围栏护网,树立宣传牌、警示牌,专门成立野生动物保护站,定时投喂。当地还与山西大学携手,建立了专业湿地科研基地。
朔州市山阴县桑干河湿地公园管护中心副主任 张文杰
设置40个植物监测样方、布设10条鸟类监测样线、划定5个鱼类及水生生物监测样点,还新建监测瞭望塔、观鸟台、生态监测站以及水文水质监测点,构建起全方位覆盖的监测守护网络。
生态改善,不仅引来了鸟儿,也让这里成为观鸟天堂与游人纷至的旅游胜地。
摄影爱好者 董世杰
我以前拍候鸟得跑老远的地方,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拍到国家级保护动物,我们桑干河的生态真是“支棱”起来了!
市民 贺女士
这些候鸟就像面镜子,照出了生态修复的成效,让我们更懂得守护家门口这片湿地的重要性。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