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祁寯藻故里:清风廉训励后人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各界人士纷纷来到祁寯藻故里接受廉政文化熏陶。李静摄


  “贪官看和府,清官访祁宅。”流传于寿阳的这句民谣,道出百姓对廉吏祁寯藻的敬仰。7月10日,记者走进寿阳县平舒村祁寯藻故里。这座古朴宅邸,青砖灰瓦,历经沧桑,既见证了祁氏家族的兴衰,更承载着“四朝文臣”祁寯藻的精神遗产。这位历仕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的清官,其风骨至今仍为世人称颂。如今,老宅已成为新时代廉政教育基地,八方访客到此,追溯穿越时空的清廉力量。
  步入景区,刻有“三代帝师”的巨大牌匾便映入眼帘。祁氏家族作为清代寿阳的名门望族,享有“一门五进士,三世四翰林”的美誉。其中,祁寯藻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曾为道光、咸丰、同治三位皇帝授读,是名副其实的“三代帝师”,更是一位在政治、经学、农学、书法及诗歌领域均有建树的大家。
  顺着翰林大道移步向前,穿过古朴的腾蛟阁,登上象征功名的及第桥,古色古香的“祁寯藻纪念馆”便巍然矗立眼前。门前成对的三节斗挟耳石旗杆,无声昭示着主人科举正途出身、官居一品的尊荣。纪念馆前的广场上,一座巨大的《马首农言》石书雕塑尤为引人注目,它无声诉说着这位四朝重臣心系农桑的赤子情怀——他常年深入乡野,问农于民,将民生疾苦与农事经验凝于此书,字里行间浸透“民为邦本”的坚定信念。
  步入纪念馆,“清慎勤”匾额高悬于堂。讲解员齐建云介绍:“这‘三字箴言’是祁公毕生准则——‘清’即清廉自守,‘慎’乃谨慎用权,‘勤’为勤勉任事。”与之呼应,展厅醒目展示祁寯藻手书楹联“养成心性方能静,实用人才即至公”,精辟传达其核心理念:破除门户之见,杜绝结党营私,以“至公”选才。环顾四周,展柜陈列的旧时农具,正是他体察民情、践行“实用人才”理念的明证。匾额、楹联、农具相互印证,祁寯藻清廉爱民、重农秉公的“清官”之风令人肃然起敬。
  漫步于景区,镌刻着祁寯藻手书警世格言的碑廊同样吸引着众人目光。其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句尤为发人深省。一位正抄录的年轻公务员坦言:“每当工作陷入迷茫,来此静思总能获得启示。祁公的箴言如镜,映照出自身的不足。”
  近年来,祁寯藻故里景区的廉政文化价值被深入挖掘。当地政府以此为载体,打造“清廉寿阳”文化品牌,并于2022年投资约8700万元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提升改造,精心规划了廉洁文化长廊、翰林大道等主题区域。纪念馆还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数字化布展手法,生动展现祁氏家族“诗书济世、耕读传家、清风俭德、一脉相承”的优良家风,凸显祁寯藻“忠清亮直”“为官心存君国”的廉吏形象,使参观者获得沉浸式的廉洁教育体验。
  景区的活化利用不止于静态展示。当地还开发了“祁氏家风讲堂”,邀请专家和后人讲述清廉故事;策划沉浸式情景体验;开展“写一封廉政家书”等互动活动,让参观者成为廉政文化的亲历者与传播者。
  夕阳西下,景区渐渐安静下来。祁寯藻故里景区负责人孙艳军仔细检查着每一个展厅,他说:“我在这里工作多年,每天都能感受到祁公精神的感召。很多参观者都是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走。”
  寿阳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表示:“近三年已有近百批党员干部在此开展现场教学。当清官风范通过文物‘活起来’,其感染力远超文件传达。”这润物无声的熏陶,正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
  如今,祁寯藻故里景区年接待量超6万人次。它不仅是承载历史记忆的古建筑,更是涵养清风正气、激励后人的重要精神源泉。

本报记者张谦

(责编:刘_洋、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