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老炉子跳出数字新舞步

人民网“行进中国”山西调研采访团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40块大屏实时监控、鼠标轻点完成炼焦全流程——走进临汾市曲沃县晋南钢铁集控中心,当室外温度逼近40℃时,这个曾需工人身着阻燃服鏖战高温的炼焦车间,如今只剩机器轰鸣声回荡在空荡的厂房。

“过去夏天炉前温度超60℃,阻燃服里能倒出汗水,每班8人轮番上阵,现在只需1人在空调房里监控8台机车。”晋南钢铁技术中心副主任荀志伟指着大屏上自动运行的装煤车回忆,这场变革始于2022年5月投产的智能“一键炼焦”系统,通过激光定位、机器视觉与工业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装煤、推焦、拦焦、熄焦四大车全流程无人化。令人惊叹的是,在能耗不变的前提下,系统每日多产出300吨优质焦炭,相当于单日增收7万元。

“从底层PLC设备控制、车间专家系统,到MES生产管理、ERP业务系统,再到顶层决策平台,五层数字化架构如同神经系统贯穿全集团。”荀志伟向记者揭示了转型背后的技术逻辑,如今,这套系统已产生三重裂变效应——生产提效,焦炉日产量从150炉跃至165炉,效率提升10%;能源革命,动态匹配山西峰谷电价,低储高发策略年创效数千万;组织进化,50台地磅从200人减至3人值守,一线员工转战“清凉战场”创产能新高。

产量跃升的数字背后,是一道曾困扰钢铁行业多年的选择题——要产能还是要安全?如今智能工厂给出了答案——都要!产能提升的曲线不再以安全风险为代价。

在中央大屏的角落,危险源监控地图正闪烁绿光。“过去三年重大事故归零,靠的是应急平台毫秒级响应机制。”荀志伟展示的安防系统,可实时捕捉煤气管道微泄漏、设备过热等隐患。而更深刻的变革正在云端酝酿——首批AI服务器已进驻数据中心,华为、联通的技术团队正协助开发工业大模型,试图从海量生产数据中挖掘优化空间。

“这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重构钢铁制造DNA。”荀志伟感慨,当集控台上多鼠标启动新一批焦炉生产时,屏幕显示数据流正通过5G专网涌向云端AI训练平台。在钢铁与数字交融的裂变声中,传统重工业正褪去“高温、高危、高耗”的旧标签,谱写智造新范式,“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钢铁生产关系的重塑。”(马立明、桑莉媛、麻潞、武笑、卢鹏宇、董童、张超宁、马梦迪)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