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贫困村 今朝成“网红”

——陵川县松庙村发展康养旅游业见闻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别具一格的松庙村康养民宿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本报记者栗美霞摄


  进入夏季,每当夜幕降临,陵川县松庙村的木屋餐厅内便一片欢声笑语,特色药膳飘香,悠扬音乐响起,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此体验着“以食养生”的沉浸式康养之旅。
  这个曾被列为省级贫困村的小山村,如今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串联和沿线驿站建设,凭借“睡眠小镇·康养松庙”的精准定位,实现了华丽转身:康养民宿、木屋餐厅、农家乐、青年旅社次第建成;林间杂乱的小道被错落有致的健身步道、骑行道取代;山顶还建起了9座药浴汤池。这些设施共同构建起“以医助眠”“以食助眠”“以浴助眠”“以动助眠”的多元化睡眠康养业态模式。
  “以前根本没想过,我们村还能迎来城里人住宿。”站在自家门口,看着不远处的木屋民宿,松庙村村民郎玲玲感慨道。
  2017年整村脱贫的松庙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优势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大力打造以康养为主题的文旅宜居区,让众多游客在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18年以来,陵川县抢抓全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政策机遇,厚植生态底色,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作为康养建设重点村,松庙村采用“县农投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模式,盘活集体资产近千万元,定位“睡眠小镇·康养松庙”经营主题,高标准实施了木屋餐厅、民宿改造、睡眠理疗中心等康养项目,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服务。
  如今的松庙村,每逢节假日便热闹非凡,游客们在这里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环境和特色的康养服务。
  6月22日,在松庙村,记者偶遇来自上海的游客孙先生。他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预订记录并说道:“我们一行8人乘飞机到郑州后,专程租车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自驾,一路惊喜不断。这里的药膳鸡汤、艾草足浴和森林瑜伽,让我们全家找到了城市里难寻的松弛感。”
  “推开康养民宿的门,传统山居院落与现代设施完美融合,枕着山间清风入眠不再是梦。”孙先生说,“我回去之后,一定跟身边的朋友推荐松庙村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让他们沿着旅游公路一路领略太行美景。”
  松庙村的走红密码,在于精准捕捉都市人群的健康需求。木屋餐厅引进的青岛精酿啤酒生产线成为流量担当,游客在此既能目睹小麦芽变身金黄酒液的奇妙过程,更能畅饮新鲜酿制的美味啤酒一解暑热,在山风拂面中解锁“微醺康养”新体验。
  木屋餐厅经理申学凤介绍,精酿啤酒以小麦芽和大麦芽为主要原料,并添加啤酒花,经过液态糊化和糖化,再经过液化发酵酿制而成,其酒精含量很低,营养价值却很高,富含丰富的维生素B族和其他营养素,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动脉硬化和白内障发生率,对心脏病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让村民在家门口也吃上了“旅游饭”。村民郎玲玲家2017年脱贫,过去,她靠务农维持生活,如今,她开起了乡村民宿,建了新房,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日子也更有盼头了。
  “过去村里人喜欢往城里跑,这几年农村越来越美,城里人喜欢到村里游玩。”山西松庙休闲观光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子文说出了该村乡村游兴盛的原因。
  数据显示,目前,松庙村人均纯收入已达1.6万元,137户村民中13户直接经营康养项目,百余人吃上了“旅游饭”。
  乡村换新姿,成为吸引游客到来的“诗和远方”。从脱贫到致富,从卖风景到卖健康,当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松庙村这个太行小村正以“睡眠经济”为支点,撬动着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

本报记者栗美霞

(责编:李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