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绿色算力在“煤都”崛起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绿色算力在“煤都”崛起
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阳高)基地全景(资料图片)。
胡服骑射、白登之围、平型关大捷……这些熟悉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阳高、灵丘。这两县位于大同市东部,毗邻冀蒙,凉爽多风。6月中旬,记者来到这里,探寻算力蓝海。
算力,是指计算机、数据中心或智能设备处理数据并输出结果的能力,其核心涵盖信息计算、网络运载和数据存储三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算力通常以“P”(PetaFLOPS+,即千万亿次浮点运算每秒)为单位衡量。从手指、绳结到算盘,再到机械计数器,直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人类的计算能力才开始奔跑、飞行。
大同市承担着全省80%以上数据中心建设任务,被纳入“环首都算力走廊”,2024年入选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城市。2019年至2024年,大同市相继引入秦淮、中联、京东和抖音等大型数据中心,大数据产业得以飞速发展。大同市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占全省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的比重逐年提升,成为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地。
“没有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发展不可能如此一帆风顺。”6月17日,大同秦淮数据有限公司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灵丘)基地能源业务部主管张彦伟说。他告诉记者,2018年大同秦淮数据有限公司进驻灵丘,当时附近的变电站没有多余的出线间隔,这让他心急如焚。国网大同市供电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紧急研究方案,决定从220千伏灵丘站10千伏出线“π”接出来先让企业用上电,解了燃眉之急。随后数年中,大同供电公司紧跟项目进度,着力优化电网布局,先后新建220千伏变电站3座,帮助企业自建变电站2座。截至目前,大同东部重载主变全部消除,8条220千伏线路送出潮流有效降低。
该企业运维保障中心变电站站长张勇介绍,2021年9月30日,企业首座110千伏变电站投运,大同供电公司技术骨干彻夜坚守在调试现场,直到成功送电。“这种对企业的全力支持让我们深受感动!”张勇说。
从车路协同破解出行困局,到AI医生实现远程实时手术,再到黑灯工厂的全程自动化生产,人类正加速迈入以算力定义生产力的“智算纪元”。据大同供电公司市场及大客户中心专工高瑜介绍,截至2024年底,大同市已投运大数据基地4座、在建2座,全市数据中心用电量4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190亿千瓦时的两成多,超过了煤炭行业用电量的占比,全面推动该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大同是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年有138天新能源发电量超过全市用电量,绿电供应基础扎实,“电算协同”优势显著。2024年,大同电网风光新能源总装接容量达到939.92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53.57%。同时,大同数据中心PUE(电源使用效率)普遍低于1.2,达到欧盟《数字市场法案》对绿色数据中心的严苛要求。这种“绿电+低PUE”组合,使大同成为全球绿色算力成本洼地。大同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杨扬表示,大同供电公司以电网为平台统筹引导规模化数据中心在新能源富集区域集约建设,推动“稳定供电”向“稳定供绿电”发展,在100%可靠供电的基础上,逐步向70%以上的稳定绿电供应目标推进,逐步实现“就地发电、就地计算”,形成了突出的“绿色算力”优势。目前该公司在探索开展绿电直连模式,预计可降低试点算力中心用能成本8%。
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阳高)基地政府事务经理王凯强告诉记者,整个项目目前已投产的电力容量达到360兆瓦,致力于打造亚太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产业集群。从2020年6月入驻灵丘以来,供电公司给予企业强有力的支持,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最重要的稳定器。
事实上,数据中心是电力大客户,秦淮和中联这样的企业月均用电量都已达到2亿千瓦时,而此前,灵丘县全年售电量不足1亿千瓦时。除了用电量,数据中心还吸引了众多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大同,提供解决数千个就业岗位。据测算,在算力方面每投入1元,将带动3—4元的GDP经济增长,按照2024年大同数据中心总投资442亿元计算,可为大同带来1326亿元—1768亿元的GDP增长。
事实上,算力作为信息化社会的重要业态,正处于由蓝海向红海的急剧转变中。大同供电公司市场及营销管控中心副主任杜贵英说:“根据规划,大同数据中心集群初步确定了在灵丘、广灵、天镇、阳高等县区布局,到年底数据中心报装容量将由目前的236万千伏安上升到380万千伏安,在全力服务京津冀算力需求的同时推动大同经济深度转型。”
本报记者王龙飞 通讯员张一龙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