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阳泉高新区“绿色引擎”动力足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7月4日,记者走进阳泉高新区驼岭头园区,只见一辆辆满载货物的重载卡车往来穿梭,没有了往日轰鸣的噪声和恼人的尾气。
  每辆新能源电动重卡装载2.7吨重的电池,容量282千瓦时,续航里程可达160公里,并且只需要7分钟到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电池更换。相较国五柴油重型货车,一年可减排氮氧化物37吨、颗粒物(PM)4.09吨、二氧化碳1.18万吨。
  澎湃绿动能,绘就新蓝图。绿色正成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鲜亮底色。作为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阳泉高新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立足绿色发展,抢抓“双碳”机遇,全力推进零碳建设,让经济发展的“含绿量”节节高升,一幅美丽高新区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绿色赋能
构建清洁能源新体系

  走进阳泉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连片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作为“绿电”园区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已完成智能制造产业园、东区科技园约10万平方米的光伏组件安装,实现了光伏发电与电网的良好匹配,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我们采用‘全额上网’模式,光伏发电与电网高效匹配,既提升供电可靠性,又减少碳排放。”项目负责人杨仁庆介绍,该项目将在高新区科技大街南平台4个区域及东区科技园3号厂房的30个建筑屋顶架设光伏发电系统,成为园区绿色能源的重要支撑。
  自零碳园区创建以来,高新区持续深化与清华、东北电力、太原理工等高校合作,编制《高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推动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优化整合,合理配置储能设施,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协调互动。作为阳泉市立足新能源资源优势打造的新型电力系统和供能体系,该项目入选山西省首批9个试点之一,为产业发展提供关键要素支撑。
  目前,高新区正加速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以泉东产业园为核心,预留约500MW光伏、风电资源,统筹用于“源网荷储”一体化发电供给;电网侧通过建设110kV枢纽变电站及线路,连通电源侧与国网系统,并同步搭建虚拟电厂和调度中心,实现源荷精准匹配与绿电稳定供应;负荷侧重点引入用电需求大、有绿电需求的制造业企业,推动绿电“自发自用”,实现从单纯发电向发用协同转型;储能侧则布局20MW/80MWh电化学储能设施,利用峰谷价差降低用户电价。

技术创新
激活绿色发展新引擎

  在高新区,产业向“新”向“绿”的生机正被激发。高新区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产业低碳化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构建“诊断—转型—示范”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与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双轮驱动。
  依托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围绕阳泉本地企业开展诊断评估服务,设计和释放数字化转型场景,聚焦能源、交通、数据标注等重点领域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分中心。目前,已推动煤机装备、建材等高碳产业“智改数转”,华鑫电气等5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智改数转”是企业提质增效、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举,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华鑫电气通过集成“PDM+ERP+ MES+CEM”智能管理系统,实现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3.3%、生产效率提升19.6%、运营成本降低28%、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2.5%的显著成效。冀东水泥构建高效的分布式光伏系统,完成4.2MW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年可发电约500万千瓦时,节省电费约160万元、节约标煤约188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800吨。
  作为阳泉市绿色转型发展排头兵,高新区围绕山西“煤矿—电厂”短倒场景,瞄准解决柴油重卡氮氧化物高排放的“痛点”,建设绿电重载交通示范区,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化。
  启源芯动力充换电站内,一辆绿电重卡正进行智能换电作业。该换电站适配市面上85%以上的换电重卡车型,支持手机一键扫码,3—5分钟即可完成换电。相比充电模式,换电重卡每10万公里大约能节约1000小时充电时间,提升车队运营效率约15%,提高交通领域的节能水平。
  该换电站接入国家电投启源芯动力车电站云平台,在换电过程中对电池进行全周期检测,并通过智慧调度系统实现车辆高效管理。目前阳泉区域已投运9座换电站,单站24小时可满足重卡168次换电需求。

数智驱动
赋能产业发展新动力

  阳泉高新区的“数字”特色已成为其核心发展驱动力和区域标识。
  高新区创新打造的“数智双碳”平台已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智慧大脑。该平台聚焦能源和碳管理两个领域,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技术,汇集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的电、水、煤、气、油等能耗数据,率先打造区域多品类能源数据底座。
  作为碳排放数据被录入“数智双碳”平台进行重点监测的企业之一,阳泉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平台数据分析,精准识别节能空间,实施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技改项目。
  “我们在节能降耗方面累计投入资金1.1亿多元,先后完成能源管理系统建设、生料系统降阻提效、回转窑预热器系统改造等十多项大型节能技改项目,企业全年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较同期降低2.76%,实现创效42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降碳与增效的双赢。”阳泉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助理李阳阳说。
  同时,高新区前瞻性布局氢能产业链,重点推进高纯氢制备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构建“绿电制氢—氢能储运—绿色材料”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聚焦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循环经济等六大重点领域,挖掘工业节能、智慧供热等17个应用场景,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高新区先后考察对接象屿集团、超品集团、新华三集团、大唐等多家企业,就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为全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新动力。
  “零碳产业园建设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我们将以场景创新驱动技术应用,以数字赋能破解系统协同难题,通过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优化产业生态,为资源型城市绿色崛起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阳泉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绿赋能,向新而行。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阳泉高新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个个绿色产业正成型起势。未来,阳泉高新区将深挖绿色潜能,推动产业结构更新,让绿色发展底气更足、动能更强。

白雪峰 张蓓蕾

(责编:刘_洋、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