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改革要动力 向开放要活力】“应县瓷”借力“泰国仓”打开东盟市场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10个月累计承接订单价值总计1788万元
  自主品牌产品利润平均提升25%
  本报讯(记者袁兆辉)“自去年7月底至今年5月底,我们已累计承接泰国等东盟国家价值总计1788万元的订单。”7月初,在位于泰国曼谷的山西应县陶瓷国际区域展示展销中心(以下简称泰国仓),山西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泰国仓”负责人代保柱通过电话向记者分享了这一好消息。这座集中展示应县生产的1000余款日用瓷产品、面积1750平方米的海外仓,现已成为山西日用瓷产业开拓东盟市场的重要支点。
  朔州市拥有应县、怀仁两大陶瓷产品生产基地,年产能达38.5亿件,是“山西瓷”的典型代表、全国产能规模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地区,其陶瓷产品出口东盟已有20多年历史。
  泰国是东盟重要成员国。为推进应县陶瓷产业外贸转型升级,2024年7月28日,由应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300万元建设的“泰国仓”,在曼谷星迈黎亚商贸城正式启用。该仓由泰国专业销售公司负责运营,着力构建“展示—仓储—物流—线上营销—线下批发”全链条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应县瓷”“山西瓷”在泰国及东盟市场的竞争力。
  “依托‘泰国仓’的展示功能,我们首次实现自主品牌直销,扭转了长期贴牌代工的局面。”应县五星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程志强说,自去年8月以来,该公司新增出口订单362.8万元,同比增长40%。据悉,目前应县已有11家企业的产品入驻曼谷核心商超,并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日均销售量达1000余件,产品销往东盟各国。“‘山西瓷’融合了泰国当地风格,釉色莹润、品质可靠,深受泰国消费者青睐。”泰国市场主要合作伙伴CM集团副总裁苏蓬·乌塔瓦纳帕迪如是评价。
  “泰国仓”采用“前展后仓”的模式,使应县陶瓷企业出口至泰国的小批量订单物流时效从45天缩短至72小时。应县陶瓷行业协会会长李峰介绍,这一模式使当地企业出口至泰国的自主品牌产品利润平均提升25%。
  政府投资、企业运营、市场运作,“泰国仓”运行机制有效降低了跨境贸易成本,促进了中泰两国产业链协同发展。代保柱表示,“此举在提升‘应县瓷’‘山西瓷’的品牌国际影响力上,有效拓宽了内陆地区对外经贸合作模式。”

(责编:李琳、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