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区:用实干书写乡村振兴青春答卷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广阔的农村天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揣理想,扎根乡土,用勤劳和智慧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他们就是到村工作大学生。

苗彩霞是一名到村工作大学生,现任陶村乡石西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初到石西村时,她坦言“常常被村民问得不知所措”。三年来,在防返贫政策宣传、撂荒地排查、危房改造等一项项具体工作中,她逐渐积累经验,褪去青涩。

从初来乍到的“红脸出汗”到走村入户的游刃有余,苗彩霞用无数个日夜的奔波,把政策讲成了老乡听得懂的“土话”,把台账写成了贴民心的“家书”。

陶村乡石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高剑利说:“小苗到我村以来,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在群众中拥有广泛的人缘和口碑,提起小苗,村民们都很认可她。”

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是平鲁区近年来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在下水头乡上木角村,到村工作大学生张文华走进村民李月英家中,为李月英的老伴儿现场办理高龄津贴申请复核。

张文华逐一核对信息、俯身帮老人拍照确认,耐心重复操作流程,并叮嘱老人保重身体。这位扎根乡村的95后青年,用一次次弯腰与一句句叮咛,让惠民政策温暖老人们的心坎。

下水头乡到村工作大学生张文华说:“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申请复核工作流程并不复杂,就是核对信息、拍照确认,可对老人来说却是要紧事。有些大爷大妈耳朵背,身体不方便,我就凑到跟前去说,我多弯一次腰、多说几遍话,老人们心里就敞亮了。”

在双碾乡白辛庄村的农田里,到村工作大学生康珈正在帮八十多岁的老党员张元珍和老伴儿杜淑英翻整红豆地。在他看来,到村工作不仅是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还要把自己变成一粒扎根泥土的种子,在土地里汲取养分。

双碾乡到村工作大学生康珈说:“驻村这三年,总觉得自己像地里的庄稼,根须扎得越深,越知道沃野里藏着多少学问。我将继续扎根基层,积极为村民办实事,持续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近年来,平鲁区出台一系列到村工作大学生管理培育制度,通过“政策激励+平台搭建+精准培育”三位一体机制,探索结对帮带、实践锻炼等培养方式,推动到村工作大学生真正扎根基层、融入群众、发挥作用。目前,共有到村工作大学生223人,平均年龄30岁,他们扎根在乡村产业发展一线、民生服务前沿、基层治理阵地,用脚步丈量民情倾注青春热血,在田垄炕头间释放青春智慧。(记者 张先峰、刘洁)

(责编:马云梅、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