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助力 “四链”融合
人才助力 “四链”融合
大同市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引领“四链”融合重点行动,以“人才链”精准耦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构建“引育留用”良好人才生态,为打造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提供人才支撑。
——以高校为引擎,夯实“创新链”人才基石。聚焦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特色,推进山西大学大同校区建设,优先布局新能源、人工智能、文化遗产、智能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等“四新”专业和新兴前沿交叉学科,面向海内外优秀教学科研人员、优秀青年博士、博士后引进116人,搭建一流科技平台,集聚一流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山西大同大学人才智力、教育及产学研成果转化等资源优势,与各县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产业创新、服务创新,以校企合作、博士挂职“科技副总”等形式赋能农业科技应用及企业技术创新,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产业为导向,激活“产业链”人才动能。围绕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依托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精心绘制“产业引才地图”,梳理医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等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清单,靶向招聘博士研究生50名,探索招才引智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围绕“算力之城”建设,加大数据人才培养力度,新建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建设区域性产教融合基地,培养数据标注类人才,扎实开展数据标注专业人才库建设,全面推进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推动业态向数据审核、数据清洗、数据建模和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等高技术岗位延伸拓展,助力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化。
——以生态为保障,贯通“资金链”人才服务。今年,市本级预算“科技创新及招才引智经费”3亿元,为人才工作提供有力经费保障。落实大同市强化人才激励、创优人才生态“双十六条”政策,累计为各类引进人才发放补贴5750余万元;打造集招才引智、政策咨询、服务办理、创业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人才服务综合体,累计为19家企业提供人才引进培育服务;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做强人才服务保障,对持“凤凰英才卡”的引进人才,提供户籍办理、交通出行、医疗保健等10项专属服务,先后为106名研究生办理子女入学、配偶安置、人才公寓等事宜,人才满意度达98%。
——以活动为载体,扩大“人才链”品牌效应。参与省委组织部“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活动20余场次,积极宣传人才政策,发布岗位需求,讲好大同故事,展示大同形象,吸引高校优秀人才来大同创业就业。举办“大同人才周”活动,98所“双一流”高校及学科的568名师生报名来同实地参观调研,活动展现了大同爱才惜才重才的良好发展生态,进一步坚定了优秀人才来同兴同留同的信心。2025年持续开展“百名博士专项引进行动”,赴东北、西南、华中、华北、华东5个片区32所知名院校开展博士宣介招聘工作,登记来同就业意向博士210名。截至目前,大同市引进博士研究生227名,硕士研究生753名,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吸附力持续增强。
李峰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