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长距离箱梁运架施工、多节段悬灌造桥等难题
【攻坚重大项目建设年】雄忻高铁全线最长桥完成箱梁架设
破解长距离箱梁运架施工、多节段悬灌造桥等难题
【攻坚重大项目建设年】雄忻高铁全线最长桥完成箱梁架设
本报讯 5月15日上午,随着最后一片长32米、重约697吨的箱梁精准落位,雄忻高铁全线最长桥——五台山机场特大桥顺利完成箱梁架设施工,成为雄忻高铁全线首座完成箱梁架设的特大桥,为线路早日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雄忻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中铁十七局承建的五台山机场特大桥全长28.569公里,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项目团队以精细管理、智慧建造等创新手段,攻克了长距离箱梁运架施工、多节段悬灌造桥等难题,历时740天率先完成桥梁架设施工,为全线贯通架起主动脉。
针对长距离箱梁运架难题,项目团队应用“900吨桥面会车提升设备+双车协同作业”机械化施工方案,利用全国首台900吨运梁车桥面会车装置,保障线路上双车协同作业、快速转换。现场负责人乔建永介绍:“我们通过运用桥面会车提升设备,成功解决了特长桥梁工程运梁难题,两台运梁车能够在单桥面快速会车运输,使架梁时间整体缩短5小时,日运架梁工效提升40%以上,提前计划工期4个月完成箱梁架设施工。”同时,在箱梁生产制造中,项目团队综合运用BIM+GIS技术、物联网、智能AI识别等手段,为每片预制梁赋予独一无二的“身份证编号”,箱梁生产流程、质量实现数字化、可追溯管控。
在五台山机场特大桥跨二广高速公路连续梁建设中,面对桥长273.7米、27个梁段的施工任务,项目团队引进了铁路悬灌智慧造桥机,提高悬臂现浇梁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造水平,克服了钢筋定位、预应力张拉压浆、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常见的质量通病,将该桥总工期控制在3个月内。“与传统悬臂现浇梁施工相比,智慧造桥机以工厂化制造为基础,自动化技术为手段,信息化监控为保障,造桥机模板走行调整每节段仅需5个小时,较原先传统工艺节省10个小时,将综合工效提升了20%,为工程建设提速赋能。”乔建永介绍。
此外,大桥沿线跨越滹沱河湿地保护区等地,生态环保要求极高。项目团队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施工全过程,广泛采用环保型生物质颗粒材料,建立四级沉淀净水系统,运用三维场景、BIM模型、人工智能AI算法等技术手段,可视化、动态化模拟桥梁建造过程,并依托“一屏统管”的综合信息系统自动监测实时管控施工用水、能耗,使环保管控尽在掌握,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绿色施工管理目标,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据悉,雄忻高铁正线全长3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通车后,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交通纽带,大幅缩短雄安新区与山西、内蒙古等地的时空距离,促进沿线资源开发、文旅融合及产业升级。(郭焱珺 段文婷 田玉良)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