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闻现场】华阳集团矿工食堂:四季三餐里的幸福密码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喷香的工作餐,让矿工们在千米井下也能感受到家的温度。本报通讯员摄


  在矿山,每一餐都承载着独特的意义。
  从晨光熹微的班前准备到星斗满天的深夜守候,从热气腾腾的餐盒到巷道中执着的脚步……华阳集团这家以“幸福华阳”为愿景的企业,正用一餐一食,将对职工的关怀融入每一个平凡的日常,让矿山成为温暖的家园。
  早晨6时,二矿班中餐食堂的后厨已忙活了起来。
  “不用猜,肯定是贾师傅在做肉烩菜。”记者跟随二矿综合人力部班中餐队党支部书记刘峥进入二矿班中餐食堂后厨,一股浓郁的香味儿扑面而来。
  主厨贾晓光熟练地颠起炒锅,热油与酱料碰撞出滋滋的声响,肉烩菜的浓香瞬间在空气中弥漫。
  贾晓光始终坚信:“让职工吃得香,才能干得有劲。”
  为了适配矿工高强度作业的营养需求,贾晓光带领团队展开了一场“舌尖上的革新”,结合井下作业的能量消耗特点,他们将传统家常菜升级为“功能型餐食”:富含蛋白质的宫保鸡丁搭配膳食纤维丰富的粉条豆腐丝,补充碳水的烧豆腐搭配维生素满满的清炒时蔬,更有根据季节变换推出的节令菜品。
  “不仅要让职工吃饱,更要吃好。”贾晓光指着墙上贴满的营养配比表说。
  9时40分,新景公司班中餐食堂前,50岁的送饭工赵瑞恩正在仔细核对餐盒数量。
  “27份餐,27壶水,一份都不能少。”熟练地将保温餐包背在肩上,80多斤的重量压得他肩膀下沉。
  10时,赵瑞恩跟随着各队组的送餐工排队依次进入罐笼,3分钟后,罐笼缓缓停下,众人鱼贯而出,转乘人车。
  经过近1小时的车程,赵瑞恩终于抵达下车点,开始徒步向工作面进发。这段路并不好走,2000多米的距离,巷道内光线昏暗,地面崎岖不平,他依靠头灯微弱的光芒,一步一步缓慢前行。
  “饭来喽!”
  中午12时,赵瑞恩准时出现在作业地点。直到所有工友都拿到餐饭,他才拿出自己的盒饭,坐在一旁默默吃起来。吃完后,他收拾好一切,又踏上返程之旅。
  23时30分,一矿通风工区通风三队的刘智勇上井后,迅速来到班后餐食堂。和他一同前来的,还有同班组的40名工友。
  “师傅,要一份过油肉河捞面,多葱多香菜,再来一份绿豆汤。”大伙儿饥肠辘辘,点餐声此起彼伏。
  由于矿山工作的特殊性,为了让深夜下班的职工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一矿班后餐食堂持续创新改革。食堂负责人赵双连表示:“要想让职工把工作干好,就得先让职工吃好。”
  “每天21点30分,负责4点班的师傅们准时接班准备餐食,23点前完成备餐。这个时候井下职工陆续升井吃饭,也是食堂最忙碌的时刻。”赵双连说。
  职工的幸福指数,是丈量企业温度的标尺,更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温情密码”。
  小小餐盒承载的不仅是暖胃的佳肴,更是企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单一供应”到“精准适配”,这背后是华阳集团对职工需求的深度洞察,对安全生产的暖心保障,对团队凝聚力的持续培育。

苏晓晨 李磊

(责编:刘洋、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